洞仙歌

谢娘春晓,借贫家螺黛。须拗花枝与伊戴。

傍妆台,见了已慰相思。原不分,云母船窗同载。

丛祠灯火下,暗祝心期,众里分明并侬拜。

尽说比肩人,目送登舻,香渐辣晚风罗带。

信柔橹,呕哑拨鱼衣,分燕尾溪流,赤栏桥外。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鉴赏

这首《洞仙歌》是清代词人朱彝尊的作品,描绘了一幅春夜闺中女子的情景。开篇“谢娘春晓,借贫家螺黛”以谢娘(古代美女的代称)在清晨借用贫家的黛螺(化妆品)为喻,暗示了女子对美的追求和朴素的生活。接下来,“须拗花枝与伊戴”描绘了她折花装饰自己,期待与心上人相见的场景。

“傍妆台,见了已慰相思”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即使只是妆台前的想象,也能带来一丝安慰。“云母船窗同载”则将两人的心愿比喻为乘坐云母制成的轻舟,寓意着情感的纯洁与深远。

“丛祠灯火下,暗祝心期”写她在神祠前默默祈祷,希望与爱人的心愿能成真。“众里分明并侬拜”描绘了在人群中认出对方并深深鞠躬的场景,表达了深深的爱意。

“比肩人”、“目送登舻”、“香渐辣晚风罗带”等词句,进一步描绘了分别时的不舍和思念,以及夜晚风中的香气和女子的衣带,都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最后,“柔橹”、“呕哑拨鱼衣”、“燕尾溪流”、“赤栏桥外”这些意象,描绘了江边的景色,似乎在暗示着他们的故事将在这样的环境中继续发展,充满了诗意和想象。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内心的情感世界,以及她与爱人之间微妙而深情的互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300)

朱彝尊(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 字:锡鬯
  • 号:竹垞
  • 籍贯:秀水(今浙江嘉兴市)
  • 生卒年:1629~1709

相关古诗词

洞仙歌

花糕九日,缀蛮王狮子。圆菊金铃鬓边媚。

向闲房密约,三五须来,也不用青雀先期飞至。

恩深容易怨,释怨成欢,浓笑怀中露深意,得个五湖船,雉妇渔师,算随处可称乡思。

笑恁若伊借人看,留市上金钱,尽赢家计。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

韶光最好,甚眉峰长聚。相劝乘船漾南浦。

盼海棠簪后插到荼蘼,同梦里又是楝花风雨。

桥东芳草岸,胜乐游原,勾队争看小蛮舞。

雀舫曳疏帘,蛛网浮杯,但日日鸾箫吹度。

听唱遍青春蓦山溪,待拆了歌台,放伊归去。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

三竿日出,爱调妆人近。凫藻熏炉正香润。

看樱桃小注,桂叶轻描。图画里只少耳边朱晕。

金簪二寸短,留结殷勤,铸就偏名有谁认。

便与夺鸾篦,锦髻梳成,笑犹是,少年风韵。

正不在相逢合欢频,许并坐双行,也都情分。

形式: 词牌: 洞仙歌

洞仙歌

佳期四五,问黄昏来否。说与低帷月明后。

怕重门不锁,仙犬窥人,愁未稳花影匆匆分手。

鸡缸三两盏,力薄春醪,何事卿卿便中酒,翻唤养娘眠,底事谁知,灯一点尚悬红豆。

恨咫尺绳河隔三桥,全不管黄姑,夜深来又。

形式: 词牌: 洞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