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城市乌鲁木齐的自然景象与生活情境,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生动的生活气息。
首句“荒屯那得汝南鸡”,以“汝南鸡”这一南方常见的家禽,反衬出乌鲁木齐的荒凉与偏远,暗示这里与繁华的江南地区有着巨大的差异。同时,“那得”二字蕴含了一种无奈与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环境变迁的深切感受。
次句“春梦迷离睡似泥”,通过比喻将春日的慵懒与梦境的模糊交织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乌鲁木齐春天特有的宁静与悠闲。这里的“睡似泥”不仅指人的疲倦状态,也暗含了对生活节奏缓慢、与世无争的隐喻。
第三句“山鸟一声天半落”,以山鸟的啼鸣作为背景音符,营造出一种空旷而深远的意境。这声鸟鸣仿佛从天际传来,既增添了画面的立体感,又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
最后一句“却来相唤把锄犁”,则将视角转向了农耕生活,展现了边疆人民与土地紧密相连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对劳作场景的直接描绘,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祝愿。通过“相唤”二字,诗人巧妙地赋予了自然与人类之间互动的温馨与亲切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乌鲁木齐独特景致和生活细节的捕捉,展现了边疆城市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情怀,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是一幅生动鲜活的边疆风情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