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

凌云峻岭隔凡尘,岭外湖天别是春。

一千丈岩人已往,五百年事迹徒陈。

自传道貌今无垢,不脱禅衣句尚新。

信是飞仙游戏处,何须云外望三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高耸入云的山岭隔绝了俗世凡尘,山岭之外的湖光天色呈现出别样的春天。
曾经有一千丈高的岩壁已被世人遗忘,五百年的历史事迹只留下空谈。
他的自述如今仍然纯净无暇,即使身着禅衣,言语中的智慧依旧新颖。
这确实是神仙游乐的地方,何必还要到云外去仰望那三位神明呢。

注释

凌云峻岭:形容山峰高耸入云,险峻陡峭。
隔凡尘:指山岭阻隔了世俗人间。
一千丈岩:极言山势之高。
五百年事迹:指过去的久远历史。
自传道貌:指人物的自我陈述和品德风貌。
禅衣:僧侣穿的服装,象征出家人。
飞仙:神话中能飞行的仙人。
三神:可能指传说中的三位重要神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遨请自然的意境。开篇“凌云峻岭隔凡尘,岭外湖天别是春。”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人迹罕至的山水画卷,岭与云相连,将凡俗的尘世阻隔开来,而在那遥远的山岭之外,却是一片别有洞天的湖光春色。

接着“一千丈岩人已往,五百年事迹徒陈。”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千丈岩壁见证着过客匆匆,而历经五百年的历史只剩下空洞的陈述,无不令人唏嘘。

“自传道貌今无垢,不脱禅衣句尚新。”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心灵修养和精神追求的执着。自传即是指个人对道德修为的传承,而道貌则是指道德的体现,这里表明了诗人的内在修养已臻至纯净无瑕的境界。而“不脱禅衣句尚新”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精神追求的持续性和新鲜感。

最后,“信是飞仙游戏处,何须云外望三神。”两句,更是诗人心灵自由翱翔的写照。这里的“飞仙游戏处”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而“何须云外望三神”则表达了对那些远在云端的神仙不再有所追求,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满足与自在。

整首诗通过山水之美、历史之沉重以及个人修养之深刻,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

朱景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尝知定海县(《延祐四明志》卷一八)

相关古诗词

雨中与陈树人同坐湖舠

十年为别经旬晤,相对林泉各老苍。

一雨化云春似海,早潮添洑水周堂。

幽禽自戢飞腾意,密树时搴窈窕光。

已办晓行成久滞,隔江游屐正淋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饯吕子敬赴漕台

北风吹海波,寒气已惨栗。

岁功方告成,上计仓廪实。

大府督先期,列城群彦集。

公来亲奉辞,王事有远役。

入登和钧堂,咨诹侍前席。

力陈功利源,首先二三策。

民实吾同胞,苛痛体均一。

商贾趋懋迁,负贩致其力。

上以奉王供,下以合民食。

嗟余忝命吏,三载贰下邑。

适丁岁屡艰,课计虚所入。

使车勤远人,问俗考肥瘠。

念兹灾疹馀,推额减其籍。

寒者煦之温,饥者哺之粒。

向非大府严,云雨手转剧。

公归被顾问,为我对以臆。

倘能出泥滓,穷困非所惜。

相期在岁寒,梅边问消息。

形式: 古风

朱买臣庙二首(其二)

束薪行道自歌呼,越俗安知有丈夫。

一见印章惊欲倒,相看方悔太模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朱买臣庙二首(其一)

贫贱难堪俗眼低,区区何事便云泥。

会稽乞得无他念,祇为归来诧故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