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二十首(其十四)

北临洛水拜陵园,奉表迁都大义存。

纵使暮年终作贼,江东那更有桓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年的学者王国维所作的《读史二十首》中的第十四首。诗人以洛水边凭吊历史遗迹为背景,表达了对古代政治决策的深思。"北临洛水拜陵园"描绘了诗人面对洛阳一带的历史遗迹,可能是指东汉光武帝的陵寝,暗示着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反思。

"奉表迁都大义存"暗指东汉末年董卓废少帝,自立为帝,后又欲迁都长安之事。这里的"大义"可能指的是维护国家稳定和正义的道义原则。诗人认为,即使董卓晚年行为不端,如"纵使暮年终作贼",但他当初迁都之举仍含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最后一句"江东那更有桓温",引用的是晋代名将桓温的故事。桓温曾有志于恢复中原,诗人借此表达,即使像董卓这样的权臣,也期望能有像桓温这样的人物来扭转乾坤,暗示对英雄人物的期待和对时局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寓言式地探讨了权力与道义、个人行为与历史影响之间的复杂关系,体现了王国维深厚的史学素养和独特的文学见解。

收录诗词(139)

王国维(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史二十首(其十五)

江南天子皆词客,河北诸王尽将才。

乍歌乐府《兰陵曲》,又见湘东玉轴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读史二十首(其十六)

晋阳蜿蜿起飞龙,北面倾心事犬戎。

亲出渭桥擒诘利,文皇端不愧英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读史二十首(其十七)

南海商船来大食,西京袄寺建波斯。

远人尽有如归乐,知是唐家全盛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读史二十首(其十八)

五国风光惨不支,崖山波浪浩无牙。

当年国势凌迟甚,争怪诸贤唱攘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