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题赵王思训楼一首

上国巍楼建,凌云在邺阳。

宝山通雾满,金水接源长。

八绮龙文焕,层飞凤綵张。

训言恭列圣,思绎羡英王。

孝屐臻乌瑞,仁衿洽苇芳。

处宫为善乐,藩室服儒光。

作弁瞻虞镜,于修入孔堂。

竹书千里至,藻撰九隅扬。

湛宴西园迈,耽经北观行。

设筵留卜夏,拥彗得田方。

陟览河山谧,登居草木康。

维城真足倚,永翼帝图昌。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赵王思训楼的壮丽景象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开篇“上国巍楼建,凌云在邺阳”以雄伟的气势勾勒出楼阁的高耸入云,位于邺阳之地,奠定了一种尊贵与历史的厚重感。接着“宝山通雾满,金水接源长”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楼阁周围环境的清幽与富饶。

“八绮龙文焕,层飞凤綵张”两句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楼阁内外装饰的华美与繁华,仿佛龙凤齐舞,展现出一种皇家的气派与奢华。接下来“训言恭列圣,思绎羡英王”则转入对楼阁主人品德与智慧的赞美,表达了对其治国理政的敬仰之情。

“孝屐臻乌瑞,仁衿洽苇芳”进一步赞颂了赵王的美德与仁政,将孝道与仁爱的精神融入其中,使得整个形象更加丰满。随后“处宫为善乐,藩室服儒光”则体现了赵王在宫廷与藩属之间的良好治理,以及对儒家文化的推崇与实践。

“作弁瞻虞镜,于修入孔堂”两句运用了古代帝王的仪容与学习儒家经典的典故,进一步凸显了赵王的风范与学识。最后,“竹书千里至,藻撰九隅扬”则以丰富的藏书与文学创作,展现了赵王对于知识的渴求与贡献。

“湛宴西园迈,耽经北观行”描绘了赵王在西园宴饮的豪情与在北观读书的专注,体现了其生活的雅致与学问的深邃。“设筵留卜夏,拥彗得田方”则通过宴会与农事的描述,展现了赵王对民众生活的关心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陟览河山谧,登居草木康”表现了赵王在自然美景中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对国家安定与人民安康的向往。“维城真足倚,永翼帝图昌”则以稳固的城墙与繁荣的国家象征,表达了对赵王统治下的国家强大与繁荣的期待与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赵王思训楼及其主人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卓越的品德、深厚的学识、广泛的影响力以及对国家与人民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充满敬意与赞美之词的佳作。

收录诗词(956)

黄省曾(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白石精舍为蔡子木一首

昔有仙灵者,呼之白石生。

为年篯务上,餐液夏周更。

世往山犹在,粮馀洞得名。

中郎称国彦,精馆倚岩成。

桃夹宜探水,芝幽可掇英。

云华随藻笔,峦响荅金声。

滵液膏流满,琼瑶草树萦。

作台邀少女,标宅待方平。

麟脯行将馔,鸾浆会此倾。

曹疑秋署皎,人并玉堂清。

知守存聃奥,缁璘溯孔情。

正登红药选,先有赤松营。

意缅兰为宇,词芳桂结楹。

何时携宝镜,来讨五霞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顾中舍壬辰之冬直文华殿书显灵宫碑而邸馆有雁集之未几承御笔题衔之宠若先徵焉索赋此咏一首

何许长安雁,翩其下紫氛。

一归金殿客,永断玉关群。

德羽霜阶戢,祥音月邸闻。

随阳承日彩,为字写天文。

卿翼常投岳,宾行每在云。

美休徵淑鸟,殊锡兆华雯。

閤候惟龙近,池恩与凤分。

帝歌瞻舜烂,神藻挹尧芬。

宝烛皇辉被,仙杯法酒醺。

长携五色管,供奉圣明君。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来鹊楼为张令文宿赋一首

言从山水会,清搆耸瑶虚。

遂有王风鹊,来巢君子居。

衔条经始并,占岁肇祥初。

栖月飞华栋,鸣风向绮疏。

荀家凰集后,鲁令雉驯馀。

昆圃游翩尔,雕陵感晏如。

还疑王乔舄,于此汎金除。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题毛中丞华山隐居一首

福地华山隩,萝门缭绕通。

石攒圆岛秀,云吐玉台红。

鹤治标尘外,灵书閟枕中。

鼎馀丹药罢,莲坠宝地空。

洞曲飞松雨,堂幽度列风。

碧坛明月满,今复昭毛公。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