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宁上人归吴中

我如云问鹤,久厌雕笼养。

子如海上鸥,初不婴世网。

胡为逐吾辈,饮啄劳俛仰。

得无坐书痴,遂尔生技痒。

欲于一毫端,而现诸万象。

重云连夏秋,雨点大如掌。

三州成巨浸,百水犹怒长。

仓忙揖我去,风蒲映飞桨。

有形天地问,浮萍依浩荡。

向也本非来,今焉亦非往。

临岐将何赠,诗境方渺莽。

幸子颇聪明,莫作离别想。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黄溍所作的《送宁上人归吴中》。诗中以云鹤、海鸥自比,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借宁上人的归乡之行,抒发了对友情和离别的感慨。

首句“我如云问鹤,久厌雕笼养”以云和鹤自喻,表达了诗人对束缚和约束的厌倦,渴望像云鹤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接着,“子如海上鸥,初不婴世网”则以海鸥比喻宁上人,强调其不受世俗束缚的纯净心灵。

“胡为逐吾辈,饮啄劳俛仰”一句,诗人感叹宁上人为何要追随自己,似乎在表达对宁上人归乡之举的理解与不舍。接下来,“得无坐书痴,遂尔生技痒”两句,诗人自嘲自己的痴迷于学问,暗示了对宁上人归乡行为的羡慕。

“欲于一毫端,而现诸万象”表明诗人希望在微小的事物中,展现出广阔的世界观,体现了他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重云连夏秋,雨点大如掌”描绘了夏季连绵不断的暴雨景象,形象生动。“三州成巨浸,百水犹怒长”进一步渲染了暴雨带来的洪水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威力。

“仓忙揖我去,风蒲映飞桨”写出了诗人与宁上人分别时的情景,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有形天地间,浮萍依浩荡”则以浮萍随波逐流,象征着人在世间命运的不可预知性。“向也本非来,今焉亦非往”表达了对过去与未来的淡然态度,暗示了人生的无常。

最后,“临岐将何赠,诗境方渺莽”表达了诗人对如何赠予宁上人礼物的困惑,同时也暗示了通过诗歌来寄托情感的愿望。“幸子颇聪明,莫作离别想”则是对宁上人的安慰,鼓励他不要过于悲伤,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友情、离别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463)

黄溍(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文潜,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 字:晋卿
  • 籍贯: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
  • 生卒年: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

相关古诗词

至正丁亥春二月起自休致入直翰林夏四月抵京师六月赴上京述怀五首(其一)

夙予抱微尚,漫仕遂浮沈。

决去不复疑,甘以投华簪。

春天动使星,空谷发跫音。

仓忙遣就道,载笔归词林。

弱质幸未朽,茂恩一何深。

义当不俟驾,事乃违初心。

揖与亲友别,长眺故山岑。

临觞不能御,朗咏岩中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至正丁亥春二月起自休致入直翰林夏四月抵京师六月赴上京述怀五首(其二)

扬帆越江淮,河水来活活。

吕梁扼其冲,石芒殊峭拔。

溯河柁忽摧,度洪缆遽绝。

前途总安流,风劲桅复折。

兼旬涉险艰,脱命争毫发。

行行薄畿甸,值此正阳月。

皇舆方北狩,前旌晓已发。

疾驱望清尘,我马不及秣。

出关历峻阪,下视原野阔。

涧溪多萦迥,冈岭互盈缺。

旧游如梦寐,古道无改辙。

经时春草变,久旱夏云热。

远行诚苦辛,傥免蒙霜雪。

形式: 古风

至正丁亥春二月起自休致入直翰林夏四月抵京师六月赴上京述怀五首(其三)

信宿憩虚馆,平明玉堂开。

微风散灵雨,阶戺无纤埃。

良会秩初筵,芳醪湛樽罍。

内官出黄封,飞鞚天际来。

承平多故事,鄙劣惭非才。

抃跃向宸廷,庆云郁崔嵬。

乞身惧再渎,恋阙空徘徊。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至正丁亥春二月起自休致入直翰林夏四月抵京师六月赴上京述怀五首(其四)

日出旦气清,斋祓趋行宫。

周阹夹驰道,大帐垂穹窿。

鸣鞘下霄汉,别殿临薰风。

摄衣升玉除,穆穆瞻睟容。

谒拜未及已,回光赫重瞳。

诏使侍经幄,通籍丹禁中。

斯荣非所希,十载庶一逢。

怵惕久复前,旅进陪群公。

愿因奉清燕,忼慷输微忠。

衰迟力不逮,劳心但忡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