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赋得荆轲诗》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阳缙所作,通过对荆轲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其英勇决绝的形象与深沉的情感。
首句“函关使不通,燕将重深功”描绘了荆轲出使秦国时的背景,函谷关的阻隔象征着荆轲任务的艰巨,而“燕将重深功”则暗示了荆轲此行肩负的重任和燕国对他的高度期待。
“长虹贯白日,易水急寒风”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烘托荆轲出征的氛围。长虹贯穿白日,不仅象征着荆轲行动的壮烈,也预示着即将发生的事件将如同闪电划破天际,震撼人心;易水的急流和寒冷的风声,则渲染了一种紧张、肃杀的气氛,让人感受到荆轲出征的决绝与悲壮。
“壮发危冠下,匕首地图中”进一步刻画了荆轲的形象。他头戴高冠,身怀匕首,手中还握有地图,这不仅是对荆轲外在形象的描绘,也是对其内心坚定决心和周密计划的体现。这一细节展示了荆轲作为刺客的冷静与机智。
“琴声不可识,遗恨没秦宫”则是对荆轲行动结果的感慨。琴声在这里被比喻为无法辨识的,象征着荆轲的行动虽然成功,但其牺牲和遗憾却如同琴声一般,难以言表,最终消失在秦宫之中。这既是对荆轲英勇行为的赞美,也是对其未能实现更大目标的惋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荆轲这一历史人物的英雄气概和悲剧色彩,表达了对荆轲及其行动的深刻敬仰与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