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寺庙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云岩寺这一处所的深厚情感。
“栋宇何年有”一句,以问代答,引出整个诗意,既表现了诗人对这座古老寺庙历史的好奇,也透露出一种敬畏之心。紧接着,“云岩拥树深”则是对环境的一种描绘,通过“云岩”的高大与“树木”的茂密,勾勒出一个隐逸而神秘的空间。
“山僧传旧险”一句,将寺庙中僧人的活动引入画面,“传旧险”可能暗示着寺庙中的古老经典或是修行之法,显示了这里不仅是一个自然避世之所,也是一个精神修养的场所。
“诗者有行吟”则表明诗人自己也在这个环境中获得灵感和创作的喜悦,“行吟”二字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山中漫步吟咏的情景。
“云影侵巾屦,江声送古今”两句,通过对自然界变化(云影)与不变(江声)的对比,强化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这里,“云影”的移动不定,与“江声”的恒久相呼应,既描写了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荔枝何用数,抚字每劳心”则是诗人的个人情感抒发。对荔枝的计数显得有些多余和不必要,这可能反映出诗人在自然界中寻求宁静时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字创作的投入和用心。
整首诗通过对山寺环境、僧人的修行生活、诗人的创作活动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构建出一个既有历史沉淀又充满自然生机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