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姑孰堂

崎岖遵狭港,托庇倚葭芦。

泊舟姑孰堂,乃在溪上居。

此溪来处远,东引丹阳湖。

微风起天外,爽气得秋初。

而我尚厌暑,卷帘心不舒。

蓬头赤两脚,踯躅绕四隅。

坐砌未为惬,偃身卧碑趺。

中宵倦摇箑,流汗落衣裾。

因观今则然,自问昔何如。

人情有未足,不见有有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泊舟姑孰堂时的所见所感。首句“崎岖遵狭港,托庇倚葭芦”描绘了狭窄港湾中,诗人依靠芦苇庇护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显孤寂的氛围。接着,“泊舟姑孰堂,乃在溪上居”点明了地点,姑孰堂位于溪边,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

“此溪来处远,东引丹阳湖”两句,诗人通过描述溪水的源头和流向,展现了自然景观的辽阔与连贯性。接下来,“微风起天外,爽气得秋初”描绘了秋初时节,微风吹拂,带来清爽之感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然而,诗人的思绪并未停留在对自然美的欣赏上,而是转向了对自身情感的反思。“而我尚厌暑,卷帘心不舒”表现了诗人虽身处凉爽之地,但内心仍对炎热天气感到不适,暗示了他内心的某种矛盾或不满足。接着,“蓬头赤两脚,踯躅绕四隅”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随意、自在的状态,似乎在寻找心灵的慰藉。

“坐砌未为惬,偃身卧碑趺”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在姑孰堂内的活动,从坐着到躺下,寻求更加舒适的姿势,体现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中宵倦摇箑,流汗落衣裾”描述了夜晚时分,诗人疲倦地停止扇动扇子,汗水滴落在衣襟上的情景,既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也是对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和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宋诗中常见的抒情与哲思相结合的特点。

收录诗词(860)

孔平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 字:毅父
  • 籍贯: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
  • 生卒年:1044

相关古诗词

于将军

长安遣兵百胜强,意气何有汉中王。

七军之心俱猛鸷,虎兕插羽将翱翔。

睥睨荆益可席卷,白帝城高如堵墙。

秣马蓐食朝欲战,雷声殷殷山之阳。

沉阴苦雨十馀日,汉水溢出高腾骧。

苍黄不暇治步伍,攀缘蹙踏半死伤。

计穷岂不欲奔走,四望如海皆茫茫。

鼍鸣鱼跃尚恐惧,万一敌至谁敢当。

遥观大船载旗鼓,闻说乃是关云长。

蒙冲直绕长堤下,劲弩强弓无敌者。

虽有铁骑何所施,排空白浪如奔马。

将军拱手就絷缚,咋舌无声面深赭。

捷书一日到锦城,只轮不返皆西行。

将军畴昔负朋友,若此昌豨犹得生。

循环报复虽天意,壮士所惜惟功名。

曹瞒相知三十年,临危不及庞明贤。

归来头白已憔悴,泣涕顿首尤可怜。

高陵画像何诡谲,乃令惭痛入九泉。

淯水之师勇冠世,英雄成败皆偶然。

形式: 古风

紫髯将军

华容女子哭幽囚,吉利如虎入荆州,缚其孤雏敛貔貅。

长驱水步八十万,欲猎于吴吴主忧。

群臣劝迎同一说,拔刀斫案心胆裂。

揆彼之量岂我容,开门纳狼计何拙。

鲁家狂儿策最长,倡而和者有周郎,区区黄盖乃乞降。

龙幡遮火烧赤壁,东南风急天绛色。

江中战舸岸上营,烟焰飞腾半焚溺。

雷鼓大进声满川,轻锐迫逐皆崩奔。

紫髯将军更欢喜,曹公坐翅不得鶱。

子布元表何龊龊,成败之决在一言。

君不见甘露宝鼎间,典午受禅吴犹存。

青盖入洛虽可惜,犹胜俛首臣老贼。

形式: 古风

武宗

武宗惟雄俊,有臣委用专。

德裕才略大,感恩罄所宣。

是时岩廊上,六合气可吞。

论兵决胜负,万里在目前。

一平回鹘凶,再洗上党昏。

杨弁不知时,乃敢盗太原。

岂信明光甲,遣人斩其元。

廷谋昧知几,唯有君相然。

成立三大功,慷慨在一言。

风霆运不测,日月朗高悬。

李唐势已去,至此岌复缠。

外内已息兵,崇卑定乾坤。

遂令河北师,弭耳如孤豚。

事书史册上,读之快心魂。

千载若信宿,凛凛风烈存。

世人多说剑,不见斫伐痕。

玩弄反自伤,何用饰玙璠。

迂哉贾生饵,果尔房琯奔。

施为贵寔效,讵主衒空文。

形式: 古风

奉天行

苍苍行露出苑门,孤城逼仄不可存。

贼兵之来若风雨,顷刻城下皆云屯。

纷纷矢石蔽空黑,天子垂泣对将军。

将军提笔书满背,城中白丁久夺气。

草车之焚虽已矣,云桥百尺虹蜺起。

下瞰城中笑饮酒,乾陵赭袍拥朱紫。

朔方大将来赴急,彷徨中路不敢入。

豺狼合从堪恸哭,翠华崎岖又巡蜀。

圣神文武何至此,堂上有人面如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