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富池题澄江阁二首(其二)

江山南北限,风月古今情。

举酒杯还覆,逢人盖暂倾。

目穷飞鸟落,心逐断云横。

小市支残屋,严祠列画楹。

晚烟渔艇远,夏潦荻洲平。

试问濡须路,归欤过几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江山的南北界限,风月的情感跨越古今。
举起酒杯又放下,遇到人也只是暂时浅酌。
目光追逐着飞翔的鸟儿落下,心随那片断云飘荡。
小集市边有破旧的房屋,庄严的祠庙排列着彩绘的楹柱。
傍晚的炊烟中,渔船渐行渐远,夏天的积水使草洲变得平坦。
试着问问去濡须的道路,归乡途中要经过多少座城池?

注释

限:界限。
风月:自然景色,也可指男女之情。
覆:倒下,放下。
暂倾:暂时饮酒。
目穷:目光追随着直到尽头。
心逐:心随、跟随。
残屋:破旧的房屋。
画楹:彩绘的楹柱。
晚烟:傍晚的炊烟。
濡须路:地名,可能指归乡之路。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王之道所作,名为《过富池题澄江阁二首(其二)》。全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超然物外的情怀。

"江山南北限,风月古今情"两句开篇,设置了一个时间与空间交织的画面。江山作为自然界的固定景观,与流动的时间相对比,形成了永恒与变迁并存的意境。"举酒杯还覆,逢人盖暂倾"则是诗人在此环境中的行为,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目穷飞鸟落,心逐断云横"两句,通过对视觉和心灵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远。眼中看到的飞鸟归巢,心中追随的是那无边际的白云,这些都是诗人超脱尘世、寄情自然的情感流露。

"小市支残屋,严祠列画楹"写出了一个古朴幽静的小镇生活图景。"晚烟渔艇远,夏潭荻洲平"则是对不同季节中水乡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

最后两句"试问濡须路,归欤过几城",是诗人自问自答,对自己游历途中的思考。这里的“濡须”指的是古代用来记录日子的工具,而“归欤过几城”则表达了诗人对流浪生活中日夜流逝和行程长度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过富池题澄江阁二首(其一)

晚日千峰色,秋风万里情。

望云双目眩,渴雨寸心倾。

有客诗方就,何人笛正横。

渚烟萦别浦,江月动前楹。

草木腥犹在,生灵痛未平。

伤哉一杯酒,北向酹边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和袁望回春雪

白雪嫌春晚,纵横布玉霙。

柳花随处发,瑶砌逐门成。

旌别寒松茂,摧残冻芋萌。

飘飖无限思,料峭有馀清。

舞袂朝犹湿,吟窗夜自明。

色疑侵两鬓,光欲眩双睛。

曭晃干林晓,潺湲万壑晴。

江梅含故态,山鸟弄新声。

雅与诗情惬,应怜病骨轻。

浇肠一杯酒,风力斗峥嵘。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春雪和袁望回三首(其三)

棱棱威正肃,浩浩意无涯。

雨息风还怒,霜馀雪更加。

氍毹还席地,薝卜竞分葩。

虎饿豺狼搏,乌穷鸟雀拿。

木冰鸣玉佩,檐溜轧芦芽。

鹤集疑惊露,羊群忆卧沙。

晚餐甘当肉,卯酒薄胜茶。

盈尺其多矣,踰旬果是耶。

日车行自驾,云障欲何遮。

坐想传柑饮,千官从翠华。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春雪和袁望回三首(其二)

谁谓过残腊,馀寒遂有涯。

雪来风益横,冰着雨还加。

万里隋堤絮,千山庾岭葩。

袁门晨尚闭,剡艇夜应拿。

百蛰犹含土,群芳敢放芽。

娇红还玉茗,新绿借金沙。

力胜榴花酒,功高雀舌茶。

人心愁甚矣,天意欲何耶。

好放朝阳出,休从宿雾遮。

青腰诚念我,明日变霜华。

形式: 排律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