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朱南塘借己田为易陆宅山建玉宸道宇

好山未易得,况此不多山。

靡迤八九丘,远视犹弹丸。

几载谋一区,经营何其艰。

尺求而寸予,往往人所悭。

丙舍西复西,一岑颇巑岏。

其坡委蛇垂,宛若萦带鞶。

又类立大纛,转帜风飞翻。

其中似掌平,可为宫与坛。

荷君割膏腴,易置为我欢。

斯举昔罕闻,岂但今所难。

得以奉帝尊,峻阁而危栏。

顾惟匪陶顿,奚以役倕般。

盖由心愿欲,宁恤家殚残。

于兹延真侣,亦足化世顽。

报乏千镒金,感著方寸丹。

每嗟隶黔首,孰若侪黄冠。

惟弗叛宣尼,何妨师老聃。

斯宇傥落成,屈致居其间。

玄玄五千言,言言推其端。

看生白室光,相对清昼閒。

学道能造极,何必三神峦。

形式: 古风

翻译

美好的山峦难以轻易得到,更何况这并非多见的群山。
绵延起伏的八九座小丘,从远处看就像弹丸一般小。
多年来我梦想拥有一片土地,经营起来是多么艰难。
人们吝啬给予,即使一尺也要讨价还价。
丙舍西边再往西,有一座山峰挺拔险峻。
山坡蜿蜒曲折,如同腰带般缠绕。
又像竖立的大旗,旗帜随风翻动。
山中平坦如掌,可以作为宫殿或祭坛。
感谢您慷慨赠予肥沃的土地,让我欢喜无比。
这样的举动过去很少听说,如今更是难得。
能以此供奉神明,住在高楼和栏杆环绕的地方。
回顾这一切,如果没有陶渊明的豁达,怎能像倕般劳作。
只因心中的愿望,不顾家业破败。
在此邀请真挚的朋友,足以感化世间顽固之人。
虽然回报微薄,但感激之情犹如赤心。
常感叹自己身为百姓,不如隐士般自由。
只要不背叛孔子的教诲,向老子学习又有何妨。
如果这座建筑建成,我愿屈居其中。
五千言的《道德经》,字字蕴含深意。
在明亮的室内,我们相对静坐,享受清闲时光。
修道若能登峰造极,何必追求神仙般的山峦。

注释

膏腴:肥沃的土地。
黔首:古代对平民的称呼。
黄冠:古代隐士的代称。
宣尼:孔子的别名。
老聃:老子的本名。
三神峦:指道教中的神仙山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难得的好山之美,以及在此地修建宫观的艰辛与珍贵。诗人通过对山势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观的赞赏和对心灵寄托的向往。

"好山未易得,况此不多山。靡迤八九丘,远视犹弹丸。" 开篇即点出难寻好的山地,并以“靡迤八九丘”形容其独特之处,远观如同弹丸,展现了诗人对景物的细腻描绘。

"几载谋一区,经营何其艰。尺求而寸予,往往人所悭。" 诗中提及多年筹谋一块土地,其建设之艰辛,以及人们对于这份资源的吝啬。

接着,诗人细致描绘山坡曲折、宛如带饰的美景,以及风吹帆转的情形,并以此比喻可建宫观之地,表达了对自然与文化结合的向往。

"荷君割膏腴,易置为我欢。斯举昔罕闻,岂但今所难。得以奉帝尊,峻阁而危栏。" 诗人感叹君主的恩泽,使其能够在这美丽之地建造宫观,是古往今来都难得的幸事。

随后,诗人提及家国之间的抉择,以及对修道之人的赞赏,并不忘表达自己对于传统文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执着。

"于兹延真侣,亦足化世顽。报乏千镒金,感著方寸丹。每嗟隶黔首,孰若侪黄冠。惟弗叛宣尼,何妨师老聃。斯宇傥落成,屈致居其间。" 诗中透露出诗人对于精神修养的追求,以及对金钱与物质的超然。

最后,"玄玄五千言,言言推其端。看生白室光,相对清昼閒。学道能造极,何必三神峦。" 表现了诗人对于深邃哲理的追求,以及通过修炼达到精神境界的自信。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透露出其内心世界中的文化追求和精神寄托,是一篇融合了自然观察、人文关怀与哲学思考的杰出之作。

收录诗词(405)

卫宗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赋竹深处

淇园既往不足论,渭川徒多未足贵。

森然玉立辟幽深,弥望恢恢有馀地。

何异东亭手亲植,遂使南阳日清閟。

绿云障日间弗容,翠涛翻空杳无涘。

冥冥韩林静而秀,窈窈蒋径深且邃。

洗清袢暑迥莫留,截断俗尘飞不至。

何须层冰置几案,自然凉气生衣袂。

吟弄风月骚人徒,伯季松梅岁寒味。

于斯二仲可论交,谁为六逸宜邀致。

何时徒步许直造,著我其间同一醉。

祇恐君疑庾亮来,角巾岂免还私第。

形式: 古风

赋西轩竹

种竹才一亩,便有千亩势。

苟能会其趣,何拘寻丈地。

其气伟丈夫,其德象君子。

莹哉冰雪如,润与圭璋比。

中虚而有容,外直而不倚。

迥非凡植俦,惟与乔松齿。

揽以入吟篇,引以近书几。

好之而乐之,雅致要相似。

物清我亦清,相对乃无愧。

翛然静秀姿,举世所同嗜。

志趣有不侔,肝胆楚越异。

将以洗凡俗,凡俗乌可洗。

绿猗喻武公,金璧侈归美。

萧瑟悦宣尼,食肉至忘味。

有之而似之,气类由默契。

此君如有知,哙伍亦所耻。

苟或冰炭然,虽多亦奚以。

形式: 古风

赋南墅竹

物得气之清,钟秀莫如竹。

是谓东南美,群植可奴仆。

虚心而独立,劲节不回曲。

傍屋著数挺,能洗尘万斛。

截之作凤鸣,雌雄相配六。

杀以为汗青,奚啻十年读。

有体兼有用,迥异凡草木。

骚人互题品,国风尝纪录。

子有步仞丘,殆类筼筜谷。

老筠依云根,错出胜千陆。

矫虔相长雄,高下森立玉。

霏霏雾滴翠,滟滟浪翻绿。

蟠根龙蛇走,密叶鸾凤蹙。

林飙振微响,环佩声戛触。

琐碎流金辉,霁晓弄清旭。

熙阳发菁华,婀娜舞桂纛。

滋萌长云仍,一一锦绷束。

火轮行长空,炎歊暑方酷。

枕簟入幽深,洒若寒露沃。

秋月映婵娟,清影夜相属。

岁寒交胜友,南枝花倚伏。

四序景无涯,风月任追逐。

人谓小渭川,我忝共淇澳。

邀朋对此君,岂惜醉醽醁。

七贤迹已远,遗响犹可续。

冰雪生襟袖,云烟散毫牍。

祇欠与可俦,写入鹅溪幅。

形式: 古风

赏桂

驾言适东野,聊以慰离索。

摄齐甫升堂,开尊随命酌。

芳鲜罗果羞,珍重如宿约。

主客成五人,爽气涵秋岳。

风生雄辩豪,舂容笑语狎。

曲径行委蛇,幽亭恣盘礴。

团团骈翠树,一一耀丹萼。

葳蕤花四出,氤氲香遍达。

方恨负清赏,不料此行乐。

有女娇娅姹,有子见头角。

举盏竞属赏,此情尤不薄。

英英晚节丛,芳意满篱落。

载酒傥重来,应无爽宿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