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三门山(其一)

黄茅盖屋石为门,路转溪回更有村。

果树连园收芋栗,豆花满地散鸡豚。

云深易就渔樵隐,山远全忘市井喧。

何独武陵堪避世,此中佳处亦难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郭奎的《游三门山(其一)》描绘了一幅宁静质朴的乡村生活画卷。首句“黄茅盖屋石为门”,展现了山居的简陋而自然,以黄茅作屋顶,石头作为门扉,透露出一种原始和野趣。接下来的“路转溪回更有村”,通过曲折的小路和溪流,引导读者进入一个隐藏在山水之间的村庄。

“果树连园收芋栗,豆花满地散鸡豚”两句,生动描绘了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硕果累累,芋头和板栗堆积如山,豆花遍地,家禽悠闲觅食,呈现出田园牧歌般的和谐景象。这里的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活富足而宁静。

“云深易就渔樵隐,山远全忘市井喧”进一步强调了远离尘嚣的隐逸之感,云雾缭绕的深处,渔夫和樵夫过着闲适的生活,城市的喧嚣仿佛被大山阻隔,让人忘却尘世烦恼。

最后,“何独武陵堪避世,此中佳处亦难言”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的典故,表达对这种理想生活的向往,认为这里的美景和宁静并非只有桃花源能比,但言语难以完全描绘其美好,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美好的山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赞美。

收录诗词(222)

郭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三门山(其二)

苍山夹水洞阴阴,溪上人家竹十寻。

田土未饶盘谷好,云霞全似鹿门深。

半檐松月斜连榻,万壑风泉响出林。

我亦乘舟追李白,故人幽赏在鸣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吴师程山长还宣城

君归乡国我淹留,宝剑长歌不尽愁。

此日高城寻第宅,故家乔木在林丘。

将军岂识千金子,丞相曾封万户侯。

别后相思重回首,白云飞散敬亭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夏咨议允中

凤凰台前江水寒,明月出在青云端。

词臣草檄醉骑马,商女弹筝惊舞鸾。

地势吴头兼楚尾,山形虎踞共龙蟠。

斗南人物君为最,争说高名似谢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次孔都事见寄

宣圣诸孙君最逸,寥寥鸣凤起予思。

玉鞭联辔晨趋省,银烛分题夜赋诗。

王气又从钟阜出,文星长绕石城垂。

遥知退食从容处,红药翻阶露满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