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峡闻声愁断肠,冷泉照影绿阴凉。

藤摇乱雨领儿过,树晒斜阳拾虱忙。

献果去寻幽洞远,攀萝来撼落花香。

空山月暗无人见,啼入白云深处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在巴峡听到声音使我心愁,冷泉倒映着绿荫带来清凉。
藤蔓在雨中摇曳,带着孩子穿过,树下阳光斜照,蝉儿忙着觅食.
捧着水果去寻找幽深的洞穴,攀爬藤萝,能闻到落花的香气。
月光下的空山幽暗无人察觉,只有鸟儿的啼鸣消失在白云深处。

注释

巴峡:地名,指巴蜀之地的峡谷。
愁:忧愁,心情沉重。
冷泉:温度较低的泉水。
绿阴:绿色的树荫。
藤摇:藤蔓摇摆。
乱雨:纷乱的雨点。
领儿过:带领孩子们走过。
晒:照射。
献果:献上果实。
幽洞:隐蔽而深远的洞穴。
攀萝:攀爬藤蔓。
落花香:落花的香气。
空山:寂静的山林。
月暗:月色昏暗。
无人见:无人察觉。
啼:啼鸣。
白云深处:云层深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面,融合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情感抒发和生活细节的观察。

"巴峡闻声愁断肠"中,“巴峡”指的是长江三峡之一的巴东峡,这里的山水之声让人听了心生愁绪,意境深远。"冷泉照影绿阴凉"则描写了一幅清泉映射在树荫下的宁静画面,给人以清凉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藤摇乱雨领儿过,树晒斜阳拾虱忙"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藤摇乱雨"可能是指在雨中摇曳的葡萄藤,而“领儿过”则表达了一种温馨的场景;"树晒斜阳"描绘了阳光透过树叶照射下来的景象,而“拾虱忙”则展示了一种生活中的琐事,即在日常中检视身上的寄生虫。

"献果去寻幽洞远,攀萝来撼落花香"这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探索。"献果"可能是在进行某种仪式,而“幽洞”通常指的是深山中的隐秘之地;"攀萝"则是爬藤的行为,"撼落花香"则是由此而产生的效果,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赏。

最后两句"空山月暗无人见,啼入白云深处藏"则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空山月暗"描绘了一幅空旷幽静的夜景,而“无人见”则加强了这种孤独与宁静;"啼入白云"中,“啼”可能是指猿猴的叫声,诗人通过这种声音表达了自己隐藏于自然之中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花香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生活细节和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种与世隔绝、自在自然的情怀。

收录诗词(266)

宋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祖至元末,举茂才,以奉亲辞。工诗。比对精切,造诣新奇。有《翠寒集》等

  • 字:子虚
  • 籍贯:元平江路

相关古诗词

简无功

种种念予发,垂垂怀老禅。

公卿既无分,巾钵欲随缘。

布袜云门寺,铜瓶雪窦泉。

他年调水牯,鼻孔不烦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简翼之

碧树绿芜空乱云,故人何处隔江村。

旧书在手再三读,新恨从头又一番。

竹帻随行家具活,兰亭摹出典刑存。

几时定访扬雄宅,为问太玄经里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墨梅

生意玄烟里,春工毛颖中。

枝头两三蕊,开不假东风。

似到孤山下,斜枝入眼中。

分明几点雪,欲折又成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题许山人居

葺茅栖碧巘,梯路上云危。

树影池摇曲,泉声石碍迟。

鸟衔丸罢药,猿拾著残棋。

见说仙家伴,时来觅紫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