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弟诚之诗社燕之作(其三)

人皆笑我我忘机,我爱青山直得归。

肯学班超谋肉食,更怜京兆泣牛衣。

心非理义乌能悦,道胜纷华是故肥。

独坐钩帘心语口,回头四十五年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功利的淡然态度。首句“人皆笑我我忘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不为他人眼光所动的独立人格。接着,“我爱青山直得归”一句,直接抒发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向往,愿意归隐山林的心愿。

“肯学班超谋肉食,更怜京兆泣牛衣”两句,运用典故,以班超和京兆为例,前者追求功名利禄,后者则因贫困而哭泣,诗人通过对比,表明自己不愿效仿前者追求物质利益,而是更同情后者在困境中的无奈,体现了对物质与精神价值的不同看法。

“心非理义乌能悦,道胜纷华是故肥”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内心道德与外在繁华的看法,认为内心的道德原则比外在的物质享受更为重要,强调了精神追求的价值。

最后,“独坐钩帘心语口,回头四十五年非”表达了诗人独自静思的状态,反思过去四十五年的经历,可能意味着对过往岁月的审视与反省,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道德、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世俗功利的超越,体现了其独特的个性和哲学思想。

收录诗词(183)

段克己(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菊庄。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 字:复之
  • 号:遁庵
  • 籍贯: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
  • 生卒年:1196~1254

相关古诗词

癸卯春二月有五日卫生袭之诞日也座中生捧卮酒乞言因用景纯寿日诗韵以答盛意兼谢不敏

压倒诗人白与元,淋漓醉墨出佳篇。

心澄寒玉泉中水,衣惹霜岩顶上烟。

岁晚相依清士瘦,穷途渐觉曲生贤。

黄冠野服从人笑,自断此生休问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自讼

无将大车尘冥冥,无迩宵人恶易形。

吏部有书惭荐李,莱公当轴谬推丁。

慎交已昧书中戒,悔过聊书座右铭。

自是昌阳堪引寿,不须辛苦进猪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彦衡丧子乡社诸君皆有诗以慰其哀余忝交游之长乌能无言因赋此以赠之

昔年曾读乐天诗,晚岁情钟玉雪儿。

今日为君重感叹,片时何意便乖离。

迎门犹记牵衣笑,抚榻空怀涨乳悲。

梦里不知生死隔,旧嬉游处细寻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丁未新正与诗社诸公园亭宴集彦衡有诗众皆属和一时樽酒宾席之胜殆可乐也余虽老顾不可虚盛意勉为赋此

秋去冬来春又催,昆明信有劫馀灰。

心游碧落丝千尺,梦绕琼林日几回。

处世祇宜同鹿豕,和羹谁复忆盐梅。

老来笔力犹强健,一首新诗酒一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