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杂诗(其六)

家邻天台山,云有二子岩。

巍峨太古石,纤脩矗云尖。

上栖西竺僧,雪色垂须髯。

二子与之游,作诗清且严。

乳花散素瓷,瀑布飞银帘。

醉醒梦见之,谓我何留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中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交融。

首先,“家邻天台山,云有二子岩。”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天台山作为背景,赋予了整个场景以壮丽的自然景观。接着,“巍峨太古石,纤脩矗云尖。”通过对比“巍峨”与“纤脩”,形象地描绘了岩石的雄伟与细长,同时“矗云尖”更是将岩石的高度与天空相连,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上栖西竺僧,雪色垂须髯。”这一句将画面进一步深化,引入了人物元素——一位来自西竺(古代对印度的称呼)的僧人,他身着白色僧衣,须髯如雪,静坐于高处,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增添了诗作的禅意和深邃感。

“二子与之游,作诗清且严。”这里的“二子”可能指的是诗人的朋友或弟子,他们与僧人一同游历,创作出了清雅而严谨的诗歌,体现了文人墨客与自然界的互动,以及他们在精神层面的追求。

“乳花散素瓷,瀑布飞银帘。”这两句分别描绘了瓷器上的乳白色花纹和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的壮观景象。前者是静态美,后者是动态美,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醉醒梦见之,谓我何留淹。”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美景的深深眷恋,即使在梦中也能感受到它的美好,不禁自问为何要离开,流连忘返之意溢于言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其内心深处对于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330)

袁桷(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字:伯长
  • 号:清容居士
  • 籍贯:庆元路鄞县
  • 生卒年:1266—1327

相关古诗词

饮酒杂诗(其七)

南檐孤竹生,岁暮何青苍。

岂不念道里,因之摧雪霜。

夷齐卢龙居,胡为乃名扬。

入水蛤有文,踰淮枳弥芳。

受性谅匪移,临风浮吾觞。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饮酒杂诗(其九)

醉中发庄语,烂如锦中花。

急急抱芦雁,肃肃投林鸦。

欲别意深省,瞑目不复哗。

愧彼独醒人,揣摩生咄嗟。

下马暮入门,双目含飞沙。

醉者忽复悟,振衣正乌纱。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饮酒杂诗(其十一)

嵯峨白云阡,种松在山腰。

散之不盈掬,离离如麦苗。

迎阳漱灵津,参差拂云霄。

露重碧天净,玄鹤时来巢。

俛仰三十年,鬓齿日以彫。

寄声谢玄鹤,相期蹑岧峣。

形式: 古风

次韵虞伯生夜坐二首(其一)

炎晶烁草露,木末望西颢。

静躁谁为尸,翕忽纷寸抱。

志士法天运,炳烛不在老。

群经固其郛,积神以为宝。

陋彼多言生,希名太玄草。

山林讵心违,岁月付幽讨。

扰扰徒为名,努力在此道。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