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宾客在秋日登临黄鹄山,瞻仰曾胡两位先贤祠堂的同时,对国家局势的感慨。首句"群公整顿好家居"暗示了时局暂时安宁,但紧接着的"又见边尘战伐馀"则揭示了边境仍有战事,战争的痕迹犹在。"鼓角犹思助飞动"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
"江山何意变雕疏"感叹江山美景依旧,但人事沧桑,暗示了社会的变迁。接下来的"三年菜色灾应澹"反映了连年战乱带来的民生疾苦,百姓生活困顿。"一树岩香晚未舒"以岩香晚开比喻战乱后的复苏缓慢,期待着和平的到来。
最后,诗人以"我亦浮沉同湛辈"自比,表示自己与大众一样身处动荡之中,同时表达了对未能为国为民做出更多贡献的惭愧,"登盘愧食武昌鱼"借武昌鱼寓意丰饶,表达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未能尽责的自责。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既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也流露出个人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