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献替争十年立宪,教育遍四海英才,痛沉疴竟泣琼瑰,群惜范仲淹治天下日少;
文章起八代之衰,风度在九龄以上,只贱子未亲杖履,忍诵陶元亮赠长沙公诗。
此挽联以高度概括之笔,颂扬了张百熙先生在教育与政治领域的卓越贡献。上联“献替争十年立宪,教育遍四海英才”赞其为推动立宪制度与教育普及的先驱,致力于培养国家的栋梁之才。下联“痛沉疴竟泣琼瑰,群惜范仲淹治天下日少”则表达了对张百熙先生因病早逝的惋惜之情,同时将他与范仲淹相提并论,赞誉其治国理政的才能。
“文章起八代之衰,风度在九龄以上”是对张百熙文学造诣的高度肯定,认为他的作品在文坛上起到了复兴的作用,并且其个人的风采超越了九岁的孩童,寓意其人格魅力非凡。最后,“只贱子未亲杖履,忍诵陶元亮赠长沙公诗”则表达了对未能亲自向张百熙表达敬意的遗憾,以及对张百熙逝世后,人们悼念之情的深切表达,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进一步渲染了哀思之情。
整体而言,此挽联不仅赞扬了张百熙在教育、政治和文学方面的成就,更表达了对其早逝的深深惋惜和对后世影响的无限怀念。
不详
拥节镇金陵,克复武功经百战;
骑箕朝玉阙,步趋文正表双忠。
前勋能继范希文,荷两世恩情,喜我弟兄依北斗;
警论终愧陈同父,痛一年隔别,抚兹丈席哭南丰。
纪河间之绩学,阮仪徵之研经,盘沱老人之清操,身兼道德文章,沧海横流谁继起;
奏议若苏长公,绥边若王阳明,定大计若韩魏国,功在生民社稷,龙门不见我安归。
钟鼎旂常,公真无愧;文章道德,世之所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