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

聚灭元同水上沤,痴人贪著不知休。

生便当路栽荆棘,死代群雏作马牛。

上陇计全谋蜀道,长城功半废沙丘。

古来大手犹如此,只合将心向内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生死如同水上泡沫聚散无常,愚者痴迷执着不愿停歇。
活着就如在路上种下荆棘,死后还要替后代承受艰辛。
试图征服蜀道的计划在陇上显得微不足道,长城的功绩一半在沙丘上付诸东流。
自古以来的大人物也是如此,应当反省内心而非向外追求。

注释

聚灭:比喻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痴人:形容极度痴迷的人。
著:执着。
休:停止。
生便当路:活着就在人生的道路上。
栽荆棘: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死代群雏:死后还要为后代承担。
作马牛:像马牛一样辛劳。
上陇计:指宏图大计。
谋蜀道:计划征服蜀地。
长城功:修建长城的功劳。
废沙丘:被荒废在沙丘上。
大手:指有影响力的人物。
向内求:反思内心,寻求内在的提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沧桑感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受。"聚灭元同水上沤,痴人贪著不知休"两句通过水的聚散比喻世事的变迁和人们对物质欲望的盲目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纷争和人心难以满足的感慨。

"生便当路栽荆棘,死代群雏作马牛"则是从个人生命历程的角度,描述了人生来世上所承受的种种艰辛和枯燥,其中“荆棘”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而“马牛”象征着死亡后的沉重负担,这些都是自然环境对生命力的压迫。

"上陇计全谋蜀道,长城功半废沙丘"两句则是以宏大的历史景观来映衬个人命运的渺小。诗人提到“上陇”和“蜀道”,指的是古代通往西北边疆和四川地区的要道,这些道路的开辟与维护,象征着国家对于领土扩张和防御所做出的巨大努力。而“长城功半废沙丘”则直接点出了历史上的许多伟业最终也会被时间所湮没。

最后两句"古来大手犹如此,只合将心向内求"是诗人对于外部世界的无常和个人命运的反思。这里的“大手”指的是有能力改变世界面貌的人物,而“只合将心向内求”则表达了诗人认为在无法改变外界的情况下,唯一可以做的是回归内心寻找宁静和答案。这也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收录诗词(244)

李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 籍贯:记诵过
  • 生卒年:1122—1198

相关古诗词

椿径

栽培护灵根,夹道若车盖。

坐待八千岁,俨立风雨外。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泰]韵

遣兴

丈夫各自有立志,或出或处非一途。

主父直须食五鼎,渊明元祇爱吾庐。

佚居自大同蛙井,巧进贪前乃盗窬。

顾我蹉跎未忘学,肯将身世较盈虚。

形式: 七言律诗

遣兴

生人无喜怒,喜怒由外触。

平地有风波,安居多鸩毒。

缅怀先哲士,每用此理烛。

颜子不贰迁,所乐一瓢足。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酬令裕见寄之什

伯才不鼓琴,良为知音撤。

渊明琴无弦,荆扉昼常闭。

吾道传沧洲,初不待识别。

叔孙志谐俗,礼乐用绵蕝。

子陵持正论,阿谀腰领绝。

宁可负凿方,枉尺未应屑。

郊居本寂寞,况乃生计拙。

食指日益繁,资用时告竭。

客至坐无毡,窃与郑公埒。

天随拾杞菊,焉能餍餔啜。

平生所厚人,过门或电掣。

尝闻贵易交,一命已变节。

包苴既无鱼,裋褐倦造谒。

阔远故人书,谁复访衰苶。

有燄手可炙,其如火不热。

闻酸蚋必聚,其如醯不冽。

向来出肺肝,生死语虚设。

醇风恣浇漓,仁义从荡灭。

江湖足相忘,何苦怨离别。

黄君忘年友,岁寒我辈列。

抗志忌诡随,讲究亦可悦。

高堂甘旨奉,敢以贫故阙。

姑从敩学半,俯首栖林樾。

近枉寄赠篇,用意尤清切。

似闻于易道,琅诵口不辍。

顾惭泽畔癯,韦编老披阅。

未达言外意,搔首漫卼臲。

三圣日星垂,墙仞靡容瞥。

动静本自然,发明赖前哲。

屈伸相感触,至理甚昭晰。

泰反复于隍,需顺出自穴。

机缄默循环,勿用腾口说。

寒泉终可食,但贵井常渫。

正乏双南金,报称愧灭裂。

见许惠然来,谅不出良月。

莫学王子猷,兴尽江天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