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忆兰亭佳致,从宪长,剩追寻。

问开花高山,晋祠流水,谁是知音。

虽无凤笙龙管,劝行杯、时有不弦琴。

马首家家明月,眼前处处禅林。一觞一咏畅怀襟。

尘世任浮沉。莫论兴亡,休争人我,且乐欢心。

韶华岂能常在,又斜阳、西下暮云深。

好袖东风归去,春宵一刻千金。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押[侵]韵

翻译

怀念兰亭的美好时光,跟随先贤的脚步,继续追寻
询问高山上的花开,晋祠的流水,谁能成为知音
虽然没有凤笙龙笛的华丽,但举杯共饮时,偶尔也有未弹奏的琴声
马家的庭院明亮如镜,眼前尽是禅意的树林,一杯酒一首诗,心情舒畅
世间浮沉,不必谈论兴衰,也不必计较个人得失,只求心中快乐
青春不会永远停留,夕阳西下,暮色渐深
愿借春风之力归去,美好的春夜每一刻都无比珍贵

注释

兰亭:古代名胜,王羲之《兰亭集序》之地。
宪长:指有威望或德高望重的人,这里可能指先贤。
知音:理解并欣赏的人,这里指能共享美景的人。
凤笙龙管:象征高贵的音乐器材,比喻华丽的音乐。
不弦琴:未弹奏的琴,象征自然的和谐之声。
禅林:佛教寺庙,也指宁静的禅修之地。
尘世:世俗世界,人间。
兴亡:国家的兴盛和衰败。
人我:他人与自己,这里指比较和竞争。
欢心:快乐的心情。
韶华:美好的青春年华。
斜阳:夕阳,傍晚的太阳。
春宵:春天的夜晚,常指美好的时刻。
千金:形容极其宝贵,此处指时间宝贵。

鉴赏

这首元代李时的《木兰花慢》描绘了对兰亭雅集的美好回忆和对自然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开篇以“忆兰亭”起,追忆往昔的高雅聚会,表达了对知音的怀念。接着,诗人将高山流水与晋祠相提并论,暗示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即使没有华丽的音乐,也能在饮酒弹琴中找到乐趣,体现出淡泊名利的意境。

“马首家家明月,眼前处处禅林”描绘出一幅宁静的乡村画面,明月和禅林象征着超脱尘世的清静生活。接下来,诗人倡导在纷繁世事中保持豁达,不执着于兴亡成败和个人得失,而是享受当下,以欢愉的心情面对生活。

结尾处,“韶华岂能常在,又斜阳、西下暮云深”,感叹时光易逝,夕阳西下,引人深思。诗人希望把握眼前的美好时光,如同春宵一刻值千金,带着春风离去,寓意珍惜当下,不虚度光阴。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寓言哲理,展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1)

李时(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海子上即事

驰道尘香逐玉珂,彤楼花暗弄云和。

光风已转瀛洲草,细雨微添太液波。

月榭管弦鸣曙早,水亭帘幕受寒多。

少年勿动伤春感,唤取青娥对酒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水龙吟

几番冷笑三闾,算来枉向江心堕。

和光混俗,随机达变,有何不可。

清浊从他,醉醒由己,分明识破。

待用时即进,舍时便退,虽无福,亦无祸。

你试回头觑我。怕不待峥嵘则个。

功名半纸,风波千丈,图个甚么。

云栈扬鞭,海涛摇棹,争如闲坐。

但尊中有酒,心头无事,葫芦提过。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江梅引

陌头杨柳恨春迟。被寒欺。淡依依。

瘦损王孙,青琐小腰围。

墙外琼枝空照影,翠娥敛,游丝百丈飞。

燕归雁归书问寂。月细风尖供怨笛。

玉骨成灰圣得回。梦里音容,良是觉来非。

多少江州司马泪。断肠曲,河声送落晖。

形式: 词牌: 江城梅花引

摸鱼儿

雁双双、正飞汾水,回头生死殊路。

天长地久相思债,何似眼前俱去。摧劲羽。

倘万一幽冥,却有重逢处。诗翁感遇。

把江北江南,风嘹月唳,并付一丘土。仍为汝。

小草幽兰丽句。声声字字酸楚。

拍江秋影今何在,宰木欲迷堤树。霜魂苦。

算犹胜、王嫱有冢贞娘墓。凭谁说兴。

叹鸟道长空,龙艘古渡。马耳泪如雨。

形式: 词牌: 摸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