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碣石篇观沧海》由明代诗人冯恩所作,描绘了诗人面对大海时的壮丽景象与深邃思考。
开篇“东临碣石,沧海无埃”,诗人站在碣石之上,眺望无垠的大海,只见一片苍茫,没有丝毫尘埃,展现出大海的辽阔与纯净。接下来“灵若勃怒,超腾如驶”,描绘了大海在风浪中翻滚,如同神灵愤怒般涌动,又如马匹疾驰,充满动态感和力量感。
“齐入汨出,轮天轴地”则进一步展现了大海的广阔与深远,仿佛它能将天空与大地都卷入其中,又从中涌出,形成一种循环往复的宇宙观。接着“连涎八裔,飞沫万里”,描述了海浪拍打岸边,泡沫四溅,直至万里之外,形象地展示了大海的力量与浩瀚。
“日月星辰,乍沉乍起”则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融入其中,暗示了自然界的循环规律,以及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最后“琼楼金城,十二逦迤”,诗人想象着海面上仿佛有琼楼玉宇、金碧辉煌的宫殿,延绵不绝,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愿随神仙,龙鞭凫屣。一越三千,游戏其里”,表达了诗人渴望成为神仙,遨游于大海之中,体验那三千世界的奇妙与乐趣,体现了对自由与超越的向往。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结尾处诗人感慨万分,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与情感,既是对大海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抒发。
整首诗以大海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由、超越和宇宙奥秘的向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哲学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