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其三)秋

霜老空林,霞烧远岫。井梧摇落西风骤。

东篱黄菊又堆金,当筵谁劝茱萸酒。

心较云闲,人如花瘦。六铢衣薄凉初透。

小楼容易入深宵,薰炉倚暖香凝袖。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踏莎行·其三·秋》由清代诗人袁绶所作,描绘了一幅秋日的静谧画卷。

首先,“霜老空林,霞烧远岫。”霜染的老林,如同白发苍苍的老人,静静地伫立在秋风中;而远处的山峦,被晚霞映照得如同燃烧的火焰,绚烂而壮观。这两句以霜和霞为引子,勾勒出秋天特有的景象,既有岁月的沧桑感,又有自然界的壮丽美。

接着,“井梧摇落西风骤。”井边的梧桐树在急促的西风中摇曳,落叶纷飞,预示着秋天的寒意已至。这一句通过梧桐树的动态,形象地表现了秋风的猛烈与季节的更替。

“东篱黄菊又堆金,当筵谁劝茱萸酒。”东边的篱笆旁,黄菊盛开,如同黄金堆积,展现出秋天的丰饶与美丽。宴会之上,有人举杯劝饮茱萸酒,这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也体现了古人对秋季的特殊情感和习俗。

接下来,“心较云闲,人如花瘦。”内心如同悠闲的白云,轻盈自在;而人则像花朵般纤细,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这两句将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象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自然永恒的感慨。

最后,“六铢衣薄凉初透,小楼容易入深宵,薰炉倚暖香凝袖。”穿着轻薄的六铢衣,感受到初秋的凉意;夜幕降临,小楼中容易进入深沉的夜晚。薰炉散发的香气温暖而持久,仿佛能凝结在袖口,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秋日场景,既有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48)

袁绶(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其四)冬

落叶沉云,岩飙卷竹。冲寒漫绕栏杆曲。

琼瑶踏碎认梅花,枝南笑绽胭脂萼。

香袅金猊,杯浮红玉。花前按谱新声续。

双双冻雀绕枝啼,万山欲眠寒烟绿。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月底修箫谱.柬兰似表姐

篆烟微,人语静,寂寞画栏凭。

邻院箫声,惆怅共谁听。

当时月底嘻游,迷藏闲捉,记踏碎、满阶花影。

盼芳讯。别后双鲤迢递,莫是阻潮汛。

旧事凄凉,肠断怕人问。

八年形影相依,一朝分手,叹它日、香盟谁證。

形式:

一丛花.寄怀琼芝表姊

晓妆才罢倚雕栏。花上露初乾。

湘帘半卷荷风细,绿杨外、三两吟蝉。

曾记旧时,双湖亭畔,同理钓鱼竿。

玉箫声里恨漫漫。红泪背人弹。

叮咛莫更歌金缕,空赢得、愁上眉弯。

十二画楼,凭高目断,知隔几重山。

形式: 词牌: 一丛花

菩萨蛮.春日偶成

海棠枝上莺声软。轻衫乍试春寒浅。风撼护花铃。

惊它蝶梦醒。昼长深院静。弹指清明近。

芳径燕泥香。新愁上绿杨。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