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闽漕王幼学作碧湾丹嶂堂,歌此词,以墨本见寄,依韵和之

昔元城、一生清峭,南都高卧坚壁。

留耕便是元城样,何肯枉吾寻尺。曾直笔。

说社稷安危,屡叩龙墀额。明时逐客。

却惠顾丹山,来持翠节,对此一湾碧。

澄清暇,无奈登临有癖。梅山时访仙迹。

神仙偏喜公心事,一见莞然前席。闲不得。

有先见蓍龟,消得君王忆。天阍不隔。

要济险孤舟,支倾一柱,公外向谁觅。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翻译

从前在元城,他一生清高孤峭,寓居南都,静守高洁
像元城那样选择隐居,怎肯轻易让我寻找他的踪迹。他曾直言不讳
谈论国家安危,多次上书朝廷,虽为盛世流放之人
但他却回望丹山,手持青翠的符节,面对这一湾碧水
在清闲之时,他无法抵挡登临山水的爱好,常去梅山探寻仙人遗迹
神仙也欣赏他的公正无私,对他笑谈时,仿佛尊他为上宾
他有远见卓识,深得君王怀念。天庭之门对他敞开
他愿以一叶孤舟,承担重任,除了公之外,无人能及

注释

元城:地名,代指隐居之地。
清峭:形容人品清高孤傲。
南都:古代都城之一,这里可能指南宋都城杭州。
高卧:隐居,闲居。
坚壁:坚守隐居生活。
寻尺:寻找,引申为接触或寻求。
直笔:直言,正直的言论。
龙墀:皇宫的台阶,代指朝廷。
逐客:被贬谪的人。
丹山:虚构的地名,象征隐逸之处。
翠节:绿色的符节,象征权力或使命。
碧:碧水,清澈的湖水。
澄清暇:清闲的时候。
梅山:地名,可能指梅岭等名胜。
仙迹:神仙留下的踪迹或遗迹。
公心事:公正无私的事。
莞然:微笑的样子。
天阍:天宫的守门人,比喻朝廷或君王。
险孤舟:艰难困苦中的独木舟,比喻他人的支持。
一柱:比喻支撑的关键人物。
公外:公之外,指除他以外的人。

鉴赏

这首词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王迈的作品《摸鱼儿·碧湾丹嶂堂》,王幼学即是王迈的别称。词中描绘了作者对一处风景如画之地——碧湾丹嶂堂的赞美和向往。

昔元城、昔指的是过去,元城则是一种清高无为的境界,南都高卧坚壁则是比喻自己立身处世的坚定态度。留耕便是元城样,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的行为举止能够像那样的纯洁和坚不可摧。何肯枉吾寻尺,则是在强调自己对真理和正义的执着追求。

曾直笔、说社稷安危,屡叩龙墀额,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关心国家社稷(即国家和百姓)的安全与否,以及他多次向统治者提出自己的意见。明时逐客,则是在描述自己在朝廷中直言不讳的风格。

却惠顾丹山,来持翠节,对此一湾碧,描绘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以及他手中的翠绿色笔(或玉)象征着高洁和文采。澄清暇,无奈登临有癖,则是在表达自己虽然有时会感到无聊,但依然喜欢去登临山水,寻找心灵的寄托。

梅山时访仙迹,神仙偏喜公心事,一见莞然前席,闲不得,有先见蓍龟,消得君王忆,则是在借用古代仙人故事来表达自己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和渴望。

天阍不隔,要济险孤舟,支倾一柱,公外向谁觅,是在比喻作者希望能够找到或者帮助到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或事物,像是在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支撑着摇摇欲坠的事物。

整首词通过对碧湾丹嶂堂的描述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高洁、追求真理,以及关心国家社稷和帮助他人的高尚品格。

收录诗词(492)

王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 字:实之
  • 籍贯: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
  • 生卒年:1184~1248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其一)寿黄殿讲母正月十四

明日元宵,蔼佳气、清凉金粟。

人道是、史君寿母,宴瑶池曲。

九十春来萱草茂,三千年后蟠桃熟。

看鳌头、名字未多时,分符竹。熏宝篆,张银烛。

佳庆事,人人祝。况平反阴德,在长生箓。

最喜芸香怀玉燕,安排锦帐骑银鹿。

待雕轩、文驷上堤沙,如天福。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瑞鹤仙.寿叶路钤二月初一

芳菲春二月。正软红尘里,踏青时节。山川孕人杰。

好赤城丹洞,丰姿奇绝。云霄阀阅。

个精神、清如玉雪。

看谈兵议论,风霆舞剑,刚肠如铁。闻说。

年方英妙,已向城边,飞书驰捷。誓清击楫。

宁久此,淹车辙。

对花朝称寿,朱颜未老,尽有功名事业。

便张韩刘岳传名,何如一叶。

形式: 词牌: 瑞鹤仙

句(其一)

月香试看尤清绝,一在枝头一在窗。

形式: 押[江]韵

句(其二)

未知死所先期死,自笑狂生老更狂。

形式: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