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曾伯刚归青浦

太常峰南正雪飞,严公湖上梅初发。

遥天片日下沧波,断鸿声里人将别。

借问君家若个山,白云携得杖头还。

碧罗旧业连青浦,高卧心閒梦亦閒。

看君意气非常调,未肯逢时发西笑。

萍梗长留沧海踪,诗书不作青云料。

客里相逢情最亲,离居自愧家常贫。

旧游冠盖今谁在,白首襟怀有几人。

念君此行何草草,岐路吞声不能道。

遥传掬泪到麟峰,伤心为吊方山皓。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王恭的《送别曾伯刚归青浦》描绘了送别友人曾伯刚时的场景。首句“太常峰南正雪飞”以雪景渲染出冬季的离别氛围,接着“严公湖上梅初发”点出梅花傲寒开放,象征着友人的坚韧品格。"遥天片日下沧波"写出了送别的开阔景象,"断鸿声里人将别"则寓含离别之苦和孤寂。

接下来的诗句中,“白云携得杖头还”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向往,"碧罗旧业连青浦,高卧心閒梦亦閒"则赞美友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看君意气非常调,未肯逢时发西笑"赞扬友人的超然风度,暗示他不随流俗。

"萍梗长留沧海踪,诗书不作青云料"进一步肯定友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客里相逢情最亲,离居自愧家常贫"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自己境况的感慨。最后两句"遥传掬泪到麟峰,伤心为吊方山皓"直接抒发了诗人送别时的悲伤与对友人的深深挂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友人高尚人格的赞美。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题岐阳郑彦林家藏五马出浴图

天皇雪消冰始开,天寒赐浴皆龙媒。

奚官剪拂荷君宠,为惜流沙大苑种。

房精夜照荣河水,灵物蜿蜒尽飞起。

春雷十日绕龙池,赤骠骅骝电光里。

唐家天上宴连枝,花萼楼前初鞴时。

红缨并逐仪鸾去,七旒双旌何足奇。

形式: 古风

送林七洙省亲之休宁

无诸城头春雪飞,臈酒未醉缝春衣。

独怜游子江东去,正值关河雁北归。

江东远树徽州出,羡尔王浑得官日。

白首虽寒博士毡,多才已判文衡笔。

前年买棹问平安,南浦东江正采兰。

新安到后枇杷熟,闽徼归时络纬寒。

还家三径秋声早,故垄松楸不堪扫。

有泪空悲二弟殇,多情更忆双亲老。

兹别蹉跎几度霜,频将飞梦绕高堂。

沙头见月长回首,天畔怀儿更断肠。

儿今亦是儒林秀,寺簿云孙少卿后。

玉堂文献故家声,鱼佩金龟虎头绶。

鲤也青年曾过庭,诵诗三百未成名。

担簦别墅稀同调,记室王门得从兄。

青骊又指宁家处,不比王阳去时路。

山城小店越人烟,夜火残钟楚关树。

千里迢迢候起居,家人日夕念双鱼。

到时早觅新安使,兼寄皆山樵者书。

形式: 古风

长歌赠别高漫士赴召天京

故人垂钓沧浪矶,故人雄词天下稀。

故人今辞?鹤去,手持白璧登王畿。

白驹皎皎离空谷,振鹭飞飞出林木。

晨劳睿想叹淩云,夕感宸衷梦操筑。

虽云耕种食为天,未许清时隐大贤。

薜萝旧结山中赏,符印今看腰下悬。

知子过吴会,所遇多同声。

为我道离别,相思但钟情。

五年顿隔浮丘面,昨日灯前梦中见。

八口相随赴辟雍,一官又转陪同辇。

鲁筵记室久分簪,前度书来怅远心。

几时走马山东去,汶水寒流兖树深。

当年共结渔樵伴,星离雨散肠堪断。

千里沧波一片云,东飞玄鸟西飞雁。

忆昔相逢乐事偏,沧洲堂上酒如泉。

题诗醉扫岩泉壁,枕籍山僧膝上眠。

此时欢乐应难再,屈指同心几人在。

云壑风泉半是愁,碧空片月悬秋海。

白头樵子真堪笑,落拓何曾迈常调。

握手频为倾盖欢,多情竟作分飞鸟。

闽州山水送离觞,荔枝垂花卢橘黄。

輶轩欲发逢梅雨,祖道骊驹不堪驻。

待子东门供帐时,我乘款段沙头路。

形式: 古风

书郑克刚云泉清隐卷

伯阳居柱下,曼倩金马门。

大隐朝市间,玩世非避喧。

何如小隐云泉里,黄裳竹杖青丝履。

白云为伴去还来,石泉泠泠洗心耳。

云本无心犹为君,吟边卧内共氤氲。

泉飞隐处偏清响,雪夜凉天梦亦闻。

道人解作山林事,兴入丹青老将至。

一饭王门不愿留,归来岂负云泉意。

道人家本住西镛,何事因栖海上峰。

我欲寻山采芳去,云泉深处候高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