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去邪蒿曲》是明代诗人沈炼所作,通过诗中描述的场景与情节,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正直与邪恶的鲜明对比以及对忠诚与坚守的赞美。
诗的前两句“博士邢恃名光北史,六经渊源授太子”,描绘了邢博士在历史上的名声和他在教育太子时传授六经知识的情景,暗示了邢博士的学识深厚和对教育的重视。接着,“厨人但知进甘旨,邪蒿滋味只如此”则通过厨师只提供美味食物而忽视了可能有害的食物(邪蒿)的细节,隐喻了社会上只关注表面的享乐而忽视潜在危害的现象。
“名恶物必贱,何用奉玉齿”进一步强调了名声与品质的关系,指出那些名声不佳或品质低劣的事物必然被贬低,不应被供奉于尊贵之人的口中,暗含了对道德品质的重视。最后,“至哉邢子心,弼亮以终始。珍馔不进不休,邪蒿不去不止”表达了对邢博士忠诚与坚守精神的赞美,无论面对何种诱惑或困难,他都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外物所动。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正直、忠诚和坚守原则的强烈推崇,同时也对社会上只追求表面现象而忽视内在品质的现象进行了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