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中秋不见月

懊恼闲云取次生,中秋观月误人情。

一时虽不充群望,万古终难掩至明。

疑有阴魔憎好事,更虞淫雨害丰盛。

须知席上徘徊意,直似葵心向日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辛丑中秋不见月》由宋代诗人韩琦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在中秋之夜观赏到明月的懊恼与感慨。

首联“懊恼闲云取次生,中秋观月误人情。”开篇即以“闲云”喻指不可预知的自然现象,暗示了月亮的缺位并非人力所能控制,引发出诗人对中秋赏月美好愿望落空的懊恼之情。这里的“误人情”不仅指错过赏月的机会,也暗含了对美好事物不能如愿以偿的遗憾。

颔联“一时虽不充群望,万古终难掩至明。”转而从时间的角度思考问题,指出尽管当下的缺憾无法满足众人期待,但月亮的光辉是永恒的,其内在的光明难以被遮蔽。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短暂的遗憾与永恒的光明相对照,体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美好事物持久性的信念。

颈联“疑有阴魔憎好事,更虞淫雨害丰盛。”进一步探讨了未能赏月的原因,猜测可能是某种无形的力量在阻挠,或是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这种想象既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因素的好奇与探索。

尾联“须知席上徘徊意,直似葵心向日倾。”以“葵心向日倾”这一形象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即便在无法赏月的情况下,心中仍充满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席上徘徊意”既指诗人对赏月机会的留恋,也象征着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如同向日葵始终向着太阳般坚定不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赏月未遂的懊恼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美好事物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在面对遗憾时依然保持乐观与坚持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739)

韩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赣叟,汉族。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宋史》有传。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 字:稚圭
  • 籍贯:相州安阳(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08—1075年

相关古诗词

崔象之中舍宰阳翟

君于荣利已恬然,此治韩城属荐贤。

惠政即随春共煦,道心常与月同圆。

门疏俗客禅诠远,亭掩修篁定力坚。

思退几人曾上籍,可容名记托新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辛丑季秋大飨明堂中书宿斋

紫极宸居重,黄扉禁户深。

斋精严帝配,祗翼达天心。

百刻延壶箭,千庐肃羽林。

秋声来易感,仙梦断难寻。

小雨随云散,疏星伴月沉。

树鸡先晓唱,菊酒带香斟。

寂尔潜神化,翛然适道襟。

惟馨思在德,肸蚃伫灵歆。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中书东厅十咏(其一)迎春

覆栏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拆嫩黄。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任芬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中书东厅十咏(其二)牡丹

当栏新植尽珍丛,异格同妍出化工。

何物众人惊绝艳,一枝花坼瑞云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