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社

百里长征山径纡,溪边竹里走番奴。

蛮音杂沓闻鶗鴂,茅屋参差入画图。

裸体威仪存幅布,缠头修饰喜生刍。

有时客至呼兄弟,一笑频斟打喇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首句“百里长征山径纡”,以“百里长征”形容路程之遥远,山路蜿蜒曲折,既展现了地理环境的险峻,也暗示了行进的艰难。接着“溪边竹里走番奴”,点明了地点在溪流边、竹林中,描绘出一幅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画面,而“番奴”一词则体现了对当地少数民族的称谓,带有一定的人文色彩。

“蛮音杂沓闻鶗鴂”一句,通过“蛮音”和“鶗鴂”的声音,生动地展现了边疆地区的独特风土人情,鶗鴂是一种鸟名,其叫声在这里被用来象征边疆特有的声音,增加了诗歌的地域特色。

“茅屋参差入画图”一句,将简陋的茅屋与美丽的画卷相提并论,既赞美了边疆人民生活的质朴与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深喜爱和向往。

“裸体威仪存幅布,缠头修饰喜生刍”两句,通过对比,形象地描绘了边疆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服饰特点。一方面,他们保持着原始的裸体状态,另一方面,又通过“幅布”和“生刍”(草)进行简单的装饰,展现了边疆民族独特的文化风貌和生活态度。

最后,“有时客至呼兄弟,一笑频斟打喇酥”两句,描绘了边疆人民热情好客的一面。无论是远方的客人还是自己的兄弟,都能得到热烈的欢迎和真诚的招待,体现了边疆民族淳朴、友善的性格特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边疆的独特风情和人文精神,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佳作。

收录诗词(28)

宋永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番社夜赋

竹影萧萧夜色寒,风翻宿鸟折霜翰。

中原佳气凭栏望,海外星文倚剑看。

树映层峦云漠漠,桥通隔岸水漫漫。

芙蓉且喜三冬盛,明日黄花如是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搭楼社

丰城孤剑短,触目不胜愁。

斥卤黄沙地,寒风白鹭洲。

野泉寒漱玉,海气静浮鸥。

百里宵征早,黄昏到搭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过宁靖王墓

刮地西风古墓门,马啼衰草感王孙。

道傍密布桄榔树,竹里深藏番檨园。

沧海无情流夜月,乾坤有恨吊忠魂。

深秋尚有啼鹃血,十里红花染泪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过罗山有设县安营建兴学校之举书以纪事

晓色寒侵露未晞,黄沙漠漠扑征衣。

劳人几度图兴建,大地千年护翠微。

丘壑欲开桃李径,□畴渐觉、稻梁肥。

海邦形胜雄东顾,立马罗山□落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