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其二)

尽言上苑多芳草,数去谁者蕙与兰。

素性恰并鸥社狎,人间何意蚕丛难。

天生一副岩林骨,赢作数年冷淡官。

稚子候门日已久,老人归来且加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家书(其二)》由明代诗人魏学洢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首联“尽言上苑多芳草,数去谁者蕙与兰”,以“上苑”象征官场,以“芳草”比喻众多官员,而“蕙与兰”则是高洁之士的象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官场中真正高洁之士的渴望与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身处其中却难以保持高洁的无奈与感慨。

颔联“素性恰并鸥社狎,人间何意蚕丛难”,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将自己比作与鸥鸟为伴的隐士,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对官场复杂人际关系的厌烦。这里“蚕丛”借指官场中的繁文缛节和束缚,诗人感叹人间为何如此难以摆脱这些束缚,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与挣扎。

颈联“天生一副岩林骨,赢作数年冷淡官”,诗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本就适合隐居山林,却不得不在官场上度过数年,这不仅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接受,也体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彻底失望。

尾联“稚子候门日已久,老人归来且加餐”,诗人回到家庭的主题,描述了家中幼小的孩子已经长久地等待着他的归来,而他即将回家,心中既有对家人的思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这一句温馨而深情,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深厚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官场与家庭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亲情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复杂性的深刻反思。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生命体验。

收录诗词(173)

魏学洢(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 字:子敬
  • 籍贯: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
  • 生卒年:约1596——约1625

相关古诗词

招钱彦林仲芳兄弟饮

旧爱陶令静,近觉次山好。

蔼如过村巷,篱下逢父老。

语朴情逾深,古风动怀抱。

三复不能已,念与君共讨。

翩然携仲来,浊酒足倾倒。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拟古仍古韵(其一)

肃肃戒严装,恻恻将别离。

凄凄朔风急,迢迢天一涯。

欢颜好相慰,泪落不自知。

羡彼东园鸟,依依家寒枝。

留云道方远,别云心欲缓。

出门申相问,此去何日返。

木叶萧萧下,潸焉惊岁晚。

为子长相思,为我加餐饭。

形式: 古风

拟古仍古韵(其二)

十里跃青骢,垂鞭折杨柳。

忽忆楼头人,含愁对窗牖。

今日非相忘,当年漫分手。

古镜若明月,寄赠闺中妇。

皎皎契阔心,千年共相守。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拟古仍古韵(其三)

泉落不上山,泠泠响空石。

谁能将此辞,寄语远游客。

归来相宴乐,樽酒且勿薄。

堂上邯郸倡,美者巫与洛。

但苦杯行频,不解苦离索。

华灯照道傍,车马填第宅。

酒酣高歌发,长镵舞三尺。

人生行乐尔,恶用相煎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