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东林寺的静谧与幽深。首句“石桥路转虎溪流”,以石桥和虎溪的动态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古寺江天物外幽”,点明了寺庙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其超脱世俗的宁静之美。
“清梵每传云壑响,长林不锁篆烟浮”两句,通过“清梵”、“云壑”、“长林”、“篆烟”等意象,展现了寺庙中诵经之声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以及烟雾缭绕的神秘氛围。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白莲香断陶潜社,明月寒生庾公楼”则进一步深化了寺庙的意境,将白莲与陶潜、明月与庾公相联系,不仅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底蕴,也赋予了诗歌更丰富的象征意义。白莲象征着高洁与纯净,陶潜则是隐逸生活的代表;明月与庾公楼则可能暗喻着诗人对理想生活或精神追求的向往。
最后,“邀瀑扪萝无已日,僧归岳顶问重游”表达了诗人对东林寺的喜爱与向往之情,以及对自然与宗教生活的深切感悟。通过“邀瀑扪萝”的动作,展现出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而“僧归岳顶问重游”则体现了他对东林寺及其背后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东林寺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宁静之美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宗教与理想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