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十一首(其十)

光境俱忘与未忘,杀人利剑活人鎗。

太平时节浑无用,夜夜神光射斗旁。

形式: 偈颂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颂古十一首(其十)》由宋代僧人释普济所作,通过独特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宇宙观。

首句“光境俱忘与未忘”,开篇即以“光”与“境”的关系设问,探讨了人在面对世界时的感知与认知状态。这里的“光”可以理解为内在的智慧之光或心灵的光芒,“境”则指外在的世界或环境。这一句提出的问题是,在面对世界时,人们是否能完全忘却自我,达到一种超脱的状态,还是始终保持着对自我的认知?这引发了对于个人意识与外界环境之间关系的思考。

次句“杀人利剑活人鎗”,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将“利剑”与“鎗”这两种武器进行对比,前者象征着毁灭的力量,后者则代表了生存与保护。这里通过“杀人利剑”与“活人鎗”的对比,暗示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可能会遭遇各种挑战与困难,但同时也蕴含着希望与生机。这句话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寻找生存与发展的可能。

第三句“太平时节浑无用”,在描述了一个看似平静和谐的社会背景之下,强调了某些事物或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显得无足轻重。这句诗提醒我们,即使在看似完美的社会中,也有可能存在被忽视或低估的价值。它鼓励人们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发现并发挥自己的独特价值。

最后一句“夜夜神光射斗旁”,以夜空中的星辰为喻,表达了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内心深处的光明与智慧(“神光”)依然能够指引方向,如同星辰照亮夜空。这句话强调了内在精神力量的重要性,即使在外部环境看似不利的情况下,内心的光明与智慧也能引导人们找到正确的道路。

综上所述,《颂古十一首(其十)》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比喻,探讨了个体在面对世界时的感知、认知与行动,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如何保持积极、发现价值与指引方向的主题。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与宇宙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56)

释普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梦窗和尚住净慈

志公有语问思大,东涧无言记梦窗。

今日梦窗下山去,笑他思大舌头长。

形式: 七言绝句

送李雁湖大参赴遂宁(其二)

恢恢大仪中,扶立惟三纲。

国风怨以怒,王道荡无章。

栖栖鲁东家,秉笔修天常。

廉陛不乱纪,冠履不易方。

斯今世运颓,礼义维楫亡。

三边且病痱,群盗方鸱张。

兵如溃堤蚁,民甚赪尾鲂。

厉阶倘不夷,零露将侵裳。

李侯世柱史,识此治乱防。

挥袂别广筵,振衣登高冈。

愿言茂远猷,挽河洒天狼。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小雪

卧病连三月,起来几半人。

腕柔妨草圣,目眩隔花神。

颓魄岂常望,残芳不再晨。

徘徊盼庭树,犹喜小阳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和虞沧江赋梅(其五)

吟成亟取夜钟敲,淡月笼窗昏晓交。

真态莫将形色看,当如相马得蒲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