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师子岩

旦为阳华游,轩豁谐素志。

那知此嵌岩,近在回翔地。

石如狻猊状,蹲伏呀可畏。

虽无嚬呻威,尚使百兽避。

漫郎嗜泉石,足迹靡不至。

是岩端见遗,定自求其备。

澹岩冠湘中,瑰玮传万耳。

此郎靳一言,亦以山无水。

骨多欠膋血,草木咸枯悴。

其谁喜冥搜,韵语发天秘。

石门何晃荡,坐久三叹喟。

径欲挽银潢,淙淙满人意。

形式: 古风

翻译

早晨我游览阳华,开朗的心境符合平素的志向。
未曾料想这奇岩,就坐落在翱翔之地附近。
岩石形状像狻猊,蹲伏着令人畏惧。
虽然没有威严的怒吼,却仍让百兽退避。
漫郎酷爱山水,足迹几乎遍及所有名胜。
这岩石是他发现的,他必定详尽探寻过。
澹岩位居湘江之首,其瑰丽奇伟闻名遐迩。
此人吝惜言语,只因认为山中缺水。
岩体干涸,草木枯萎,显得贫瘠。
谁能喜欢深沉探索,揭示大自然的秘密。
石门摇曳生姿,长久驻足让人感叹不已。
我几乎想拉起银河,让流水声充满心田。

注释

阳华: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轩豁:开阔明亮。
嵌岩:奇特的岩石。
回翔地:飞翔的天空或鸟儿常出没的地方。
狻猊:传说中的猛兽,形似狮子。
嚬呻:形容威严的声音。
漫郎:泛指喜好山水的人。
银潢:银河,这里比喻流水。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何麒所作,名为《题师子岩》。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刻体验和独特的情感寄托。

"旦为阳华游,轩豁谐素志。"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早晨漫步于阳光明媚之处,以此来抒写其内心的平静与澄明。

"那知此嵌岩,近在回翔地。石如狻猊状,蹲伏呀可畏。" 诗人发现了一块形似古兽的巨石,虽无威胁之势,但依然令人敬畏。这两句描绘了岩石的雄伟与诗人的惊叹。

接下来的几句"漫郎嗜泉石,足迹靡不至。是岩端见遗,定自求其备。" 描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他在山中寻找遗迹、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

"澹岩冠湘中,瑰玮传万耳。此郎靳一言,亦以山无水。" 这里诗人描绘了山中的清泉如同皇冠,流传千古,其美丽与珍贵无与伦比。他也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质疑,即使山中有美景,但没有水泽的滋润,也失去了生机。

后面的几句"骨多欠膋血,草木咸枯悴。其谁喜冥搜,韵语发天秘。石门何晃荡,坐久三叹喟。" 诗人通过对山中枯枝与古树的描写,表达了对于生命力的感慨和对自然奥秘的探寻。他在石门前坐下,长时间地发出叹息。

最后两句"径欲挽银潢,淙淙满人意。" 表现了诗人想要驻足于这如同银河般的山涧之中,心中的喜悦和满足达到了极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意境。

收录诗词(6)

何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岩下观瀑旦晚异状子文有诗辄次其韵

瀑色清明气犹雄,非烟非云非白虹。

兜罗绵光秀罘罳,琉璃□影摇帘栊。

风吹银潢洒苍壁,日照玉柱擎青空。

谁言物象要有尽,我觉端倪殊不穷。

思涌回翔掀舞时,句在缥缈空濛中。

更将七字写亭午,倚天长剑拖芒锋。

形式: 古风

绍兴丁巳二月三十日同晏元老冯应礼罗君瑞游龙多山访飞仙遗迹以两诗书事(其二)

丁令梅仙梁市客,穿云随我上虚无。

携持赖有竹都尉,偃蹇更逢松大夫。

山积五仓窥石□,霞拖九芒觅丹炉。

圣泉闻说经汤旱,中有龙蟠不用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题阳华岩

名山固多岩,兹岩擅天下。

屋大享千人,谷深量万马。

谽谺通一水,旁午飞桥跨。

石砾巧彫锼,松篁森绘画。

古人栖遁处,文字犹凭藉。

语妙元次山,名高陶别驾。

瞿君三体篆,殆可斯翁亚。

却后累百年,吾人来叹吒。

伊予丘壑姿,嗜好若天假。

终焉卜真隐,学道冀陶冶。

丹成生羽翼,召节青童把。

挥手挹霞芒,竦身朝帝者。

形式: 古风

外大父丞相初登科为雒县主簿经摄?窑镇税官留诗护国寺中令狐监征录以见寄谨再拜追和而记其后

传翁遗墨剩咨嗟,四海当年尚一家。

大老不为今日用,小诗徒遣后人誇。

兴来思跨巴滇马,归去方乘下泽车。

燕麦兔葵僧舍里,何如梦得访桃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