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摰所作的《唐诵甥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因滞留江州而产生的感慨与思考。首句“因滞江州久,谓为千里遐”表达了诗人长时间停留江州的孤独与寂寞感,将江州的距离感放大到了千里之外,流露出一种远离家乡的愁绪。
接着,“欣曾逢漂母,几欲卖朱家”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漂母是古代救助落难之人、给予食物的善良妇人,这里诗人以自己遇到类似的人物自比,表达了在困境中得到帮助的喜悦与感激之情;朱家则是汉代著名的豪侠,愿意救助他人而不求回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想要效仿朱家,慷慨解囊,帮助他人的愿望。
“痴坐瞻双橹,东行负九华”则描绘了诗人坐在船上,眺望两岸景色的情景。双橹指的是船上的两只桨,诗人痴痴地坐着,目光投向远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而“东行负九华”中的九华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诗人在这里借以表达对远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归须谈旅琐,勿作胜游誇”两句,诗人提醒自己在归途上应当谈论旅途中的琐事,分享经历,而不是夸大其词地炫耀旅行的盛况。这体现了诗人谦逊的态度和对真实生活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滞留异乡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