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宝胜金幡巧斗功,綵花蜡燕飏和风。
玉盘翠苣映红蓼,捧案朝来献两宫。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宴会景象的诗句,通过对金幡、蜡烛和玉盘上的佳肴的细致描述,展现了当时宫廷生活的奢华与繁复。其中“宝胜金幡巧斗功”表明精美的织物用于装饰,既体现了工匠的巧手,也映射出朝堂的富丽;“綵花蜡燕飏和风”则描绘春日温暖的气息与蜡烛形状之美,透露出一份生机勃勃的感觉。
“玉盘翠苣映红蓼”一句中,“玉盘”象征高贵,“翠苣”指的是精致的小菜,可能是宫廷特有的蔬菜或点缀,“映红蓼”则可能是一种鲜艳的花卉,或许是装饰用的食物,这些都展示了宴席上的丰盛与色彩斑斓。而“捧案朝来献两宫”则透露出这场宴会的重要性,可能是在为皇后庆生或其他重大节日,通过早晨呈上的供品,表现出敬意和隆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宋代宫廷文化的繁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生活的奢侈。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沟暖冰初断,窗晴雪半消。
馀寒不足畏,涂壁尽芳椒。
樛木犹藏叶,夭桃未作花。
六宫歌逮下,四海咏宜家。
浮阳满野白溶溶,泽底山椒淑气通。
草木岂能知造化,一华一叶尽天功。
候雁来归北,寒鱼陟负冰。
相乌风色改,旸谷日华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