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道中

山行入微径,险绝不自安。

始盘幽谷底,复出层峦巅。

左倚千仞壁,右瞰万丈渊。

石栈翳云木,洞壑号风泉。

飞流从空下,飘洒如云烟。

下视不可极,目眩心茫然。

仰兹名山秀,灵境高中天。

虚明日月户,上与列宿连。

便当揽八荒,恍惚候飞仙。

跻攀力虽倦,旷望意乃宣。

夜寒山月白,聊宿于公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四明山道中》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四明山间的小径上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山行的艰难与壮美。

首先,诗人以“山行入微径,险绝不自安”开篇,点明了行走山路的艰难与危险,但同时也暗示了探索未知的勇气和决心。接着,“始盘幽谷底,复出层峦巅”,描述了山行的曲折变化,从深谷到山巅,展现了山势的起伏。

“左倚千仞壁,右瞰万丈渊”,进一步描绘了山势的险峻,左侧是高耸入云的峭壁,右侧则是深不见底的深渊,营造了一种惊心动魄的视觉效果。“石栈翳云木,洞壑号风泉”,则通过“石栈”、“云木”、“洞壑”、“风泉”等意象,展现了山林的幽静与神秘,以及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飞流从空下,飘洒如云烟”,描绘了山间的瀑布,如同从天空飘落的云烟,既壮观又富有诗意。“下视不可极,目眩心茫然”,表达了诗人面对壮丽景色时的震撼与迷惘,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自身渺小的感慨。

“仰兹名山秀,灵境高中天”,赞美了名山的秀丽与神秘,仿佛置身于高天之上的灵境之中。“虚明日月户,上与列宿连”,进一步渲染了山中景象的超凡脱俗,仿佛能与日月星辰相接,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最后,“便当揽八荒,恍惚候飞仙”,表达了诗人渴望探索更广阔的世界,追求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跻攀力虽倦,旷望意乃宣”,虽然登山过程艰辛,但眺望远方的心意却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夜寒山月白,聊宿于公禅”,在夜晚的寒风中,诗人选择在寺庙中暂作停留,既是对旅途劳顿的休息,也是对心灵的寄托。

整体而言,《四明山道中》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山行的艰难与壮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探索。

收录诗词(77)

许继(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述怀寄脩德

昔游登四明,回望天台峰。

苍茫见远色,积翠浮遥空。

维时凝雪霁,石窗晓玲珑。

高寒心骨清,炫耀目力穷。

八表降云气,万里来天风。

想像琼台观,杳在丹霞中。

归来愿游览,及此春花红。

真源隔迷途,旷绝不可通。

烟萝冷秋月,夜雨鸣梧桐。

梦寐发幽感,徒嗟尘累蒙。

王子吹笙侣,高情谅谁同。

清言契夙心,奋策得所从。

振衣石梁上,思蹑飞仙踪。

飘飖从遐观,不必升华嵩。

佳游复我愆,有怀郁忡忡。

犹怜双飞鹤,来候岩前松。

形式: 古风

客居

客居半亩园,葱旧连虚迥。

华池映危构,光彩垂天影。

山花开又落,夏木变流景。

琴书含馀润,绿阴昼方永。

飘飖清风来,焕烂朱阳炳。

遥风际天末,旷目时一骋。

玩物等荣辱,忘已齐喧静。

閒将咏言适,远使尘累屏。

一为人事感,忧来岂殊境。

何如理荒畦,相呼下烟岭。

形式: 古风

述怀赠知己

驱车即长道,棹舟越广川。

悠悠欲何适,自谓将登天。

飘飖广莫风,浩荡沧溟烟。

下上九万里,瞬息心茫然。

远游良未遂,于焉暂周旋。

空山积春雨,莱草生石田。

矫首望天末,倦翮思孤骞。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岁寒三友图

孤标郁深翠,劲节挺寒绿。

复此雪后花,娟娟莹如玉。

风霜惨阳林,冰霰冱阴谷。

枯悴纷相藉,于兹见高躅。

贞心谅己同,盟好在幽独。

转念繁华姿,中道何反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