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寒柝》由清代诗人苏宝书所作,描绘了深夜中寒柝声带来的独特氛围与情感体验。
首句“急柝深宵警”,开篇即以“急柝”点题,深夜里急促的柝声如同警报,突显出夜晚的静谧与不寻常。接下来“羁人梦欲惊”,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家乡、羁旅在外的人物情境中,通过“梦欲惊”的描绘,展现了人物内心的不安与敏感。
“声传街十二,冷逼夜三更。”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寒冷与时间的深沉。柝声在街道上传播,仿佛将寒冷直接逼向三更时分的夜空,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凄冷的氛围。
“入耳风初峭,关心月尚明。”这里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描绘了风初起时的寒冷与月光下的明亮,既表现了自然界的景象,也映射出人物内心的情感状态——既有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也有对自身处境的忧虑。
最后,“馀音流野外,断续和鸡鸣。”余音在野外回荡,与远处的鸡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清晨即将到来前的宁静画面。这种声音的交织,不仅增添了诗歌的韵律美,也暗示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循环。
整体而言,《寒柝》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深夜中寒柝声带来的独特感受,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也深刻揭示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