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女冠还俗

叠却霞绡上醮衣,女童髽髻绿杨垂。

重调蛾黛为眉浅,再试弓鞋与步迟。

紫府烟花莺唤醒,仙房云雨鹤通知。

帘低红杏春风暖,清梦应曾见旧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霞光映照在女子的祭祀服上,少女梳着双髻,发丝在绿杨下轻轻垂落。
她深描黛眉,轻盈地换上弓鞋,步态优雅而缓慢。
紫色仙境中的鸟儿被烟花唤醒,仙人居所的消息由仙鹤传递。
帘幕低垂,红杏在春风吹拂下显得温暖,梦境中似乎又见到了旧日的师父。

注释

叠却:覆盖。
霞绡:彩霞般的轻纱。
醮衣:祭祀时穿的洁净衣物。
女童:少女。
髽髻:古代女孩挽成的两个发髻。
蛾黛:深色的眉毛,代指精心化妆。
弓鞋:古代妇女穿的鞋,形状像弓。
紫府: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烟花:形容仙境的美丽景象。
仙房:仙人的居所。
云雨:道教中指仙人的修炼活动。
红杏:春天的象征,也暗示女子的娇艳。
旧师:过去的师父或导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出家为尼的女子回归尘世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冠放弃寺院生活、恢复俗装以及与世俗生活接轨的过程。

“叠却霞绡上醮衣”一句,写出了她重新披上了日常的衣裳,"醮衣"特指染过色的衣服,这里暗示着她放弃了僧侣的袈裟。"女童髽髻绿杨垂"则描绘了她的发式,"髽"是束发用的饰物,而"绿杨"可能象征着春天或年轻,这里的意境是她重新装扮自己,与青春和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

"重调蛾黛为眉浅"表达了她重新修饰自己的眉毛,恢复女性的风采。"再试弓鞋与步迟"则写出了她尝试着穿上不同于僧侣的鞋子,并且步态也随之改变,这些都是她重返俗世生活的标志。

"紫府烟花莺唤醒,仙房云雨鹤通知"这两句充满了神话色彩,可能是在描绘她的内心世界或是梦境。"紫府"在古代文学中往往与仙界相关,而"莺唤"则是比喻着美妙的声音。"仙房云雨鹤通知"更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可能是在表达她内心的某种召唤或觉醒。

最后两句"帘低红杏春风暖,清梦应曾见旧师"则是对环境和心理状态的描写。"帘低红杏春风暖"给人以温馨舒适之感,而"清梦应曾见旧师"可能是在表达她与过去的某种情感联系,或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女冠还俗过程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从宗教生活回归人间的情感旅程,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女性角色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收录诗词(20)

孙惟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孝宗淳熙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三年,年六十五岁。以祖荫调监,不乐弃去。始婚于婺,后去婺出游。留苏、杭最久。一榻外无长物,躬婪而食。名重江、浙间,公卿闻其至,皆倒屣而迎长。长身缦袍,气度疏旷,见者疑为侠客异人。每倚声度曲,散发横笛;或奋袖起舞,悲歌慷慨。终老江湖间。淳祐三年客死钱塘,年六十五。有《 花翁词 》一卷,已佚。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有辑本

  • 号:花翁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79年~1243年

相关古诗词

水龙吟.除夕

小童教写桃符,道人还了常年例。

神前灶下,祓除清净,献花酌水。

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

但吟诗写字,分数上面,略精进、尽足矣。

饮量添教不醉。好时节、逢场作戏。

驱傩爆竹,软饧酥豆,通宵不睡。

四海皆兄弟,阿鹊也、同添一岁。

愿家家户户,和和顺顺,乐升平世。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风流子

三叠古阳关。轻寒噤、清月满征鞍。

记玉笋揽衣,翠囊亲赠,绣巾揾脸,金柳初攀。

自回首,燕台云掩冉,凤阁雨阑珊。

天有尽头,水无西注,鬓难留黑,带易成宽。

啼妆,东风悄,菱花在,拟倩锦字封还。

应想恨蛾凝黛,慵髻堆鬟。

奈情逐事迁,心随春老,梦和香冷,欢与花残。

闲煞唾茸窗阁,十二屏山。

形式: 词牌: 风流子

失调名.四十九岁自寿

寿花戴了。山童问、华庚多少。待瞒来、又怕旁人笑。

况戒腊、淳熙可考。大衍之用恰恰好。

学易后、尚一年小。谢屐唐衣眉山帽。

薰风送下蓬岛。生巧。吕翁昨夜钟离早。

又曾参、两个先生道。又也曾偷桃啖枣。

百屋堆钱都不要。更不要、衮衣茸纛。

但要酒星花星照。鹘笑到老。

形式:

阮郎归

满阶红影月昏黄,玉炉催换香。碧窗娇困懒梳妆。

粉沾金缕裳。鸾髻耸,黛眉长。烛光分两行。

许谁骑鹤上维扬。温柔和醉乡。

形式: 词牌: 阮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