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江晚

去去江舟,烟中山色浑无据。落云迎屿。

雁向潇湘去。晚浦观渔,不辨渔人语。花如絮。

月芦深处。那里汀头住。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鉴赏

这首《点绛唇·江晚》描绘了一幅江边黄昏时分的宁静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物活动的和谐共存。

“去去江舟”,开篇即以“去去”二字,营造出一种行进中的动态感,仿佛读者也随着江舟一同前行。接着,“烟中山色浑无据”,烟雾缭绕中,山色若隐若现,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此处运用了“浑无据”的表达,强调了山色在烟雾中的模糊不清,增加了画面的朦胧美。

“落云迎屿”,云彩似乎在迎接远处的小岛,这一句不仅描绘了云与屿之间的互动,还赋予了自然景象以情感色彩,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雁向潇湘去”,大雁飞向远方的潇湘之地,既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

“晚浦观渔,不辨渔人语”,傍晚时分,江边有人在捕鱼,但诗人并未具体描写渔人的动作或对话,而是通过“不辨渔人语”这一细节,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渔人劳作的场景和宁静的氛围。

“花如絮,月芦深处”,花朵如同轻盈的柳絮,在月光下飘散,而芦苇深处则隐藏着一轮明月。这两句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通过“如絮”和“月芦深处”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诗意的夜晚景象。

“那里汀头住”,最后,诗人以一个疑问句结束,似乎在询问那片花絮和月光下的芦苇深处,是否有人居住。这一句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悬念,也让人对这片未知的角落充满了好奇和想象。

整体而言,《点绛唇·江晚》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并呈现了江边黄昏时分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38)

董以宁(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著有《正谊堂集》和《蓉度词》。其中《蓉度词》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

  • 字:文友
  • 籍贯: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

相关古诗词

点绛唇.消閒

无可消閒,不愁怎得光阴过。绿窗赓和。

佯说愁城大。强约愁来,愁也来何莫。曾经么。

和衣独卧。今夜愁真个。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闺思

翠被葡萄,轻笼金鸭香烟重。梅花影动。

小阁寒宵共。到得而今,无计凰求凤。愁千种。

一场春梦。又被灯花哄。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旅赠

旅馆黄昏,檠灯襆被钟声悄。心烟缥缈。

只是随郎袅。眉语低时,暗计行程早。如何好。

画眉虽巧。五日张京兆。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女冠子.春闺

柳绵吹怯。不费东风着力。看来迟。

曲沼经行处,回廊遍倚时。

鸳鸯游冶子,鹦鹉滑稽儿。见人消瘦尽,笑人痴。

形式: 词牌: 女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