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方阜高赴衡州法掾

仕不论高下,丝毫要及民。

君其守三尺,古有活千人。

岳树侵云杪,江蓠满水滨。

楚芳饥可荐,切莫叹清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官员无论地位高低,都要关心民生疾苦。
您要坚守公正无私,古代有官员以公正救活过上千人。
山岳上的树木直插云霄,江边的水草茂盛地生长在岸边。
即使生活清贫,楚地的香草也能供人食用,不必感叹贫穷。

注释

仕:官员。
不论:无论。
高下:地位高低。
毫:丝毫。
及:关心。
民:百姓。
君:您。
其:一定。
三尺:指法律或道德准则。
活:救活。
千人:上千人。
岳树:山岳上的树木。
侵:直插。
云杪:云霄的末端。
江蓠:江边的水草。
满:茂盛。
水滨:岸边。
楚芳:楚地的香草。
荐:供奉,食用。
切莫:千万不要。
叹:感叹。
清贫:贫穷。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送方阜高赴衡州法掾》。诗人以深厚的情感和清丽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对其美好品德的赞扬。

首句“仕不论高下,丝毫要及民”表明即便是在官场中服务,也应关注民间的疾苦,每一点小事都可能影响到民生。这里诗人强调了为官者应当关心百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接着,“君其守三尺,古有活千人”则是引用历史典故,提醒受赠之人在担任职务时要秉持公正廉洁,即便是一般小吏(三尺即指用尺量度)也能拯救众生。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法官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的期待。

第三句“岳树侵云杪,江蓠满水滨”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岳树如同高山般挺拔,直入云端;而江边的蓠草则是繁盛至极,充满了整个河岸。这两种景象的并列,表现出一种宏大与丰饶的意境,同时也隐喻着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和祝愿。

最后,“楚芳饥可荐,切莫叹清贫”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在物质匮乏时仍能保持高洁品行的赞美。楚地之花,即使在荒芜之际依旧芬芳,可推荐于世。这里“切莫叹清贫”意味着即便生活清贫,也不必感叹,因为精神上的丰富和高尚远比物质的贫乏重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品德的赞颂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朋友赴任之际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理想官员形象的向往。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送方添倅

忠惠横经地,今将五十秋。

诸生迎谒庙,吾子往监州。

吏散斋堂静,朋来郑校修。

勿嫌员外置,风月满鸿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方清孙参学

仆负轻装主倚辕,交游握手若为言。

须求沂水风雩乐,勿爱沙河夜市繁。

曩日士曾宗郭太,它时我欲传何蕃。

殷勤待折津亭柳,老怕春寒不出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送方善夫赴鹭洲山长二首(其二)

柴门病后少曾开,今日人扶出郭来。

君奉潘舆贫亦乐,我贪汉橐老犹呆。

明师不患无高弟,大匠何尝有弃材。

若见蓬仙烦问讯,掉头一去几时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方善夫赴鹭洲山长二首(其一)

奎画煌煌天上来,遥知系马向堂阶。

官衔怪得清如许,文馆虽然冷亦佳。

尚论乡先宜合祀,旧传潮学各分斋。

未应久作诸侯客,帝有薰琴待汝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