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愖在病中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衰老不可避免的感慨。
首联“共言人事能催老,一病催人老亦成”开篇即道出人生的无常与衰老的必然性。无论是日常的岁月流转还是突如其来的疾病,都在加速着生命的消逝。这里将“人事”与“一病”并提,强调了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和突发状况都可能加速人的衰老过程。
颔联“已信百年如转烛,肯教方寸若悬旌”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短暂的理解。百年光阴被比作旋转的蜡烛,形象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之快。同时,“方寸”比喻内心的平静与理智,而“若悬旌”则暗示内心的波动与不安。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悟以及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颈联“青灯夜雨头新白,黄菊秋风眼暂明”描绘了一幅病中孤寂的画面。青灯照亮的夜晚,伴随着淅沥的雨声,诗人或许正面对着自己新添的白发,感叹岁月无情。而黄菊在秋风中绽放,虽短暂却明亮,象征着生命中虽有短暂的美好,但更多的是孤独与无奈。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尾联“寂寂草堂谁慰遣,坐看山鸟下阶行”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身处病痛之中,周围环境的寂静与孤独。在这样的环境中,无人能给予慰藉,只能独自观察山间的小鸟自由自在地上下行走。这一场景既是对自身处境的写照,也是对自由与解脱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流露和生动的意象构建,深刻揭示了生命中衰老、短暂与孤独的主题,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