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修道成仙的意境,通过对金色菩提果实的形容,以及仙人持忍辱以度众生的情状,展现了道教追求长生不老、修身养性的理想。"矿鍊真金色,菩提道果成"一句,可能是在比喻内心的纯净和精神的成熟。菩提在佛教中象征智慧与觉悟,这里则被用于表达道法中的修持之果。
"仙人持忍辱,胥国福众生"透露出仙人以大忍容忍世间诸多不平,以此来普度众生,使之得到福祉。这里的“忍辱”可能指的是对待世间挫折与不幸时所表现出的超然态度。
"教法堪依信,勤修猛要精"则是强调了对于道法的信仰和修行的重要性,以及在修炼过程中需要不断精进、锲而不舍的精神状态。这里的“教法”可能指的是道家的修持方法与理论基础。
最后一句"若能功行满,故是达三清"表明了只要能够将这些修行之事贯彻到底,就能够达到道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三清。这三清通常指的是道教中最为神圣的三个仙界,即玉清、上清、太清。
诗中通过对修炼过程和成果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道法深信不疑以及对达成高级境界的向往。整体风格淡远超然,充满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