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缨亭

涉世谁能不混尘,幸无尘土点簪绅。

沧浪解洗许由耳,醽醁还浇靖节巾。

心地已非污可染,盘铭自警德常新。

此亭要与名俱永,不信西风能污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濯缨亭》是宋代诗人陈渊所作,通过“濯缨亭”这一意象,诗人表达了对清白自守、高洁志趣的追求与坚守。

首联“涉世谁能不混尘,幸无尘土点簪绅。”开篇即以“涉世”二字点明人生在世的复杂与挑战,指出即便是最纯净的心灵也难免受到世俗尘埃的影响。然而,“幸无尘土点簪绅”,诗人庆幸自己能够保持内心的纯净,不被外界的污浊所玷污,形象地描绘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颔联“沧浪解洗许由耳,醽醁还浇靖节巾。”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高洁情操的象征。引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典故,表明如许由般清廉自守的人,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保持自己的清白。同时,以“醽醁”(一种酒)比喻醇厚的友情或高尚的情操,用“靖节巾”(陶渊明的头巾)象征隐逸的生活态度,表达出诗人希望在友情与高洁中得到慰藉和滋养的愿望。

颈联“心地已非污可染,盘铭自警德常新。”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自我约束的力量。他坚信自己的心地已经纯净到无法被污秽所污染,并且通过盘上的铭文来时刻提醒自己,使道德修养得以持续更新,展现出一种自律与自我完善的决心。

尾联“此亭要与名俱永,不信西风能污人。”以“濯缨亭”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亭子长久存在的期待,以及对自身品格不受外界影响的信心。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相信自己的品格如同这亭子一样,将永远保持其高洁与纯净。

综上所述,《濯缨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与坚守,以及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与自我完善的过程。

收录诗词(405)

陈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傲轩

南窗何似北窗凉,寄傲乘风各有方。

俯仰尚嫌天地窄,卷舒宁计古今长。

酒斟盏里浮醅绿,菊采篱边满眼黄。

万事醉来俱不醒,时飞清梦到羲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朝阳峰

扶桑拥晴红,梧桐蔼深翠。

鸣凤在高冈,昭昭圣王瑞。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寘]韵

妙高峰

仰止万仞高,巍巍插天碧。

端如仁者静,妙处畴能识。

形式: 古风

真隐峰

高人有真趣,林壑暂栖迟。

悠悠经济心,未许巢由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