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郡庠习射诸友还南昌

礼书厄煨烬,掇拾无全篇。

皇明启文运,礼乐俱昭宣。

顾兹礼射文,绍述千载传。

方其未射时,烹狗献宾筵。

抗侯戒将射,弓矢钧且坚。

主人德自将,宾耦序其贤。

贤则射多中,不侮犹宜先。

堂陛别高卑,威仪见周旋。

内志既云正,外体宁或偏。

挟持须审固,破的皆应弦。

算以纪其胜,朴以绳其愆。

论艺罚斯寓,卒射乐亦悬。

繁文与末节,一一由自然。

岂惟定民志,伊欲全吾天。

祸乱何由作,家国绵万年。

大哉礼之射,吾子宜勉旃。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此诗《赠郡庠习射诸友还南昌》是明代诗人谢士元所作,通过描绘一场习射活动,展现了古代礼仪的庄严与深意。

诗中首先提到“礼书厄煨烬”,暗示了古代礼仪书籍在战火中受损,而“掇拾无全篇”则表达了对完整礼仪知识遗失的遗憾。接着,“皇明启文运,礼乐俱昭宣”赞颂了明王朝开启的文化繁荣,礼乐并重,彰显了国家的文明与和谐。

“顾兹礼射文,绍述千载传”表明了对传统礼仪的继承与发扬,强调了礼仪文化的传承价值。“方其未射时,烹狗献宾筵”描述了习射前的准备仪式,体现了对宾客的尊重与款待。“抗侯戒将射,弓矢钧且坚”描绘了习射前的庄重气氛,弓箭的准备充分显示了对技艺的重视。

“主人德自将,宾耦序其贤”表现了主人的道德风范和对宾客的礼遇。“贤则射多中,不侮犹宜先”强调了射箭技艺与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堂陛别高卑,威仪见周旋”展示了习射过程中的等级秩序与礼仪规范。“内志既云正,外体宁或偏”表达了内心与外在行为的一致性要求。“挟持须审固,破的皆应弦”强调了动作的准确与力量的控制。“算以纪其胜,朴以绳其愆”体现了对胜利与错误的公正评判。“论艺罚斯寓,卒射乐亦悬”展示了对技艺评价与奖惩的合理安排。“繁文与末节,一一由自然”赞扬了礼仪的严谨与自然融合。“岂惟定民志,伊欲全吾天”表达了礼仪对于社会秩序与个人道德的双重作用。“祸乱何由作,家国绵万年”寄托了对社会和谐与国家长治久安的期望。“大哉礼之射,吾子宜勉旃”是对参与者的勉励,希望他们能继续传承与发扬礼仪文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习射活动的庄严与深意,同时也传达了对礼仪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视,以及对社会和谐与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81)

谢士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麻姑山读颜鲁公碑次左天官韵

嗟嗟颜鲁公,仙都有遗笔。

晦蚀几百年,忽然见今日。

爱公非爱书,于心若有失。

所以甘棠篇,珍重良不一。

凿石亟珍之,千古表陈迹。

仙都赖壮观,谁能忘游息。

形式: 古风

游麻源三谷

作郡逾七载,今日偶独游。

石径虽折盘,去去山更幽。

人家隐丛筱,蔀屋无岑楼。

我欲询民俗,肩舆因少留。

踉跄走村竖,三五遮道周。

俯首拜君侯,俱言今有秋。

禾黍已登场,牟麦行见耰。

公租少逋负,里胥敢诛求。

民情已如此,闻之我心休。

于焉度重岭,风光豁人眸。

村舂转云碓,石桥架回流。

前有梵王家,巍巍俯林丘。

门前列松桧,白日风飕飕。

老衲出相迓,长跪礼数优。

熏垆与茗碗,相奉何绸缪。须臾出盘筵,有?亦有羞。

新酒不尽饮,诗句任冥搜。

侍我程氏子,资质如琳璆。

年少总知学,我唱彼亦酬。

引我访古祠,祠下渟龙湫。

祈祷辄灵应,此语證前脩。

试登华子冈,冈前衍平畴。

再陟翻经台,台荒林木稠。

山果自琐碎,野鸟鸣啾啾。

听之不惮䀨,亦足纾烦忧。

归来不觉晚,零露袭敝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次参议彦彰左公游麻姑山

纵策入烟萝,萦回度空谷。

更上齐云亭,凭高骋双目。

崖泉挂晴虹,恍惚匡庐瀑。

仙子多楼居,栋宇云间矗。

野鹤唳还飞,瑶草冬更绿。

山神肸灵响,敬畏予所独。

于焉举禋祀,祈年届佳谷。

荦荦鲁公碑,昏讹犹可读。

义烈感精神,直期相追逐。

载诵泰伯诗,调古谁能续。

形式: 古风

题太平别业

吾道重卷舒,所属皆真乐。

建溪有閒翁,谢事老林壑。

结庐面一丘,幽深更磅礴。

绿水浮前荣,青山连近郭。

斋居竹为床,野服冠用箨。

遗后多积书,却老剩栽药。

先春理锄耰,课仆事耕作。

秋来三径黄,风葩间霜萼。

看云还杖藜,枣熟或自剥。

邻叟时经过,忘情共欢谑。

野兴不自持,携琴领孤鹤。

有时发商歌,闻者咸惊愕。

何人知我心,我心无愧怍。

万古此江山,因君愈恢廓。

老我鞅掌怀,卜邻敢忘酌。

抚卷忆乡山,千重云漠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