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后自华阳行次昭应寄王直方

重归能几日,物意早如春。

暖色先骊岫,寒声别雁群。

川光如戏剑,帆态似翔云。

为报东园蝶,南枝日已曛。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还能相聚几日,万物心意已入春天。
温暖的色彩先于骊山显现,寒冷的声音告别雁群飞翔。
江面光影仿佛在舞剑,船帆姿态犹如翱翔的白云。
为了告知东园的蝴蝶,南边的树枝已经夕阳西下。

注释

重归:再次回归。
能几日:能持续多久。
物意:万物的生机。
早如春:已经如同春天一般。
暖色:温暖的色调。
骊岫:骊山,古代名山。
寒声:寒冷的声音。
别雁群:与雁群告别。
川光:江面的光影。
戏剑:像在舞剑一样。
帆态:船帆的姿态。
翔云:像飞翔的云朵。
东园:东边的园林。
蝶:蝴蝶。
南枝:南方的树枝。
曛:傍晚的阳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春日出游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人的思念。开篇“重归能几日,物意早如春”两句,既设定了时间环境,也揭示了主题:诗人在一个春天的某日重返故地,万物复苏,充满生机。

接下来的“暖色先骊岫,寒声别雁群”表明自然界已经有了春天的气息,但还保留着一丝冬日的冷清。这里“骊岫”指的是山色渐暖,“雁群”则是离去的鸿雁带来的凄凉感觉。

“川光如戏剑,帆态似翔云”两句,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水面上的光线和船帆在空中的姿态。诗人通过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自己的艺术才华,也让读者感受到行走在这春日风光中所带来的畅快与自由。

最后,“为报东园蝶,南枝日已曛”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告别之情。这里的“东园蝶”暗指远方的友人,而“南枝日已曛”则是说春光已经在南方的树枝上洒满,时间在悄然流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和深厚的情感。

收录诗词(27)

沈亚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工诗善文,唐代文学家。初至长安,曾投韩愈门下,与李贺结交,与杜牧、张祜、徐凝等友善。举不第,贺为歌以送归。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第进士。泾原李汇辟掌书记,后入朝为秘书省正字。大和初,柏耆为德州行营诸军计会使,召授判官。耆贬官,亚之亦贬南康尉。后于郢州掾任内去世。兼长诗、文、传奇,曾游韩愈门下,以文才为时人所重,李贺赠诗称为“吴兴才人”

  • 字:下贤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781—832

相关古诗词

梦游仙赋附诗(其一)

白日低兮春塘满,红华芳兮草芽短。

菱结带兮荇含丝,设遨游兮遵佳期。

形式: 古风

梦游仙赋附诗(其二)

秾光醉兮,昏绵绵焉。

与久乐万年春,留连兮其未央。

形式: 古风

湘中怨(其一)

隆佳秀兮昭盛时,播薰绿兮淑华归。

顾室荑与处萼兮,潜重房以饰姿。

见稚态之韶羞兮,蒙长霭以为帏。

醉融光兮渺渺瀰瀰,迷千里兮涵烟眉。

晨陶陶兮暮熙熙,舞婑那之秾条兮。

骋盈盈以披迟,酡游颜兮倡蔓卉縠,流茜霓兮石发髓旎。

形式: 古风

湘中怨(其二)

溯青山兮江之隅,拖湘波兮袅绿裾。

荷拳拳兮未舒,匪同归兮将焉如。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