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歌

南州六月天不雨,千里川原成赤土。

禾黍盈畴强半枯,桔槔遍野民劳苦。

望云仰见日在天,旱魃肆虐如焚煎。

冯夷匿渊恐波竭,夸娥走海愁山然。

天外悠然片云起,倏忽走腾八埏里。

猛风惊电白昼昏,霹雳一声蛟蜃起。

马上谁把天瓢倾,须臾陆地波涛生。

禾黍芃芃复故秀,群黎载道生欢声。

秋来尚见时丰阜,会须售粲三钱斗。

官家燮理当有人,太史还看书大有。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南州的六月,天空不下雨,千里大地变成红色的泥土。
田里的稻谷和黍子大部分已经干枯,到处都是汲水的桔槔,百姓们辛苦劳作。
抬头看云,太阳高挂在天上,旱灾肆虐如同火烧一般。
河神冯夷怕水源枯竭,大力神夸娥担忧山岭被烧焦。
忽然间,天边飘来一片云彩,瞬间弥漫到天地之间。
猛烈的风夹带着闪电,白天变得昏暗,雷鸣中蛟龙蜃气升腾。
是谁骑马挥动天瓢,顷刻间陆地变为汪洋。
稻谷再次茂盛,百姓在路上欢呼,丰收的景象重现。
秋天依然能看到丰饶的景象,期待能卖出好价钱,每斗谷物只需三钱。
朝廷应当有人治理,太史官翻阅典籍,寻找解决旱情的方法。

注释

南州:古代地名,泛指南方地区。
赤土:因干旱而变为红色的泥土。
桔槔:古代汲取井水的工具。
旱魃:传说中的旱鬼。
冯夷:水神。
夸娥:神话中的大力神。
八埏:古代对天地四方的泛称。
蛟蜃:蛟龙和蜃气,古人认为是旱灾的象征。
天瓢:比喻降雨的云朵。
芃芃:形容草木茂盛。
丰阜:丰饶富庶。
燮理:调和阴阳,治理国家。
太史:古代负责天文历法和记事的官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南方六月酷热无雨的景象,农作物因干旱而枯萎,人民生活困苦。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表达了期待及时雨水的迫切心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千里川原成赤土”、“望云仰见日在天,旱魃肆虐如焚煎”等,形象地描绘出干旱的严重程度。同时,诗人也表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如“冯夷匿渊恐波竭,夸娥走海愁山然”表达了面对汹涌澎湃的洪水时的担忧。

接着,诗中转折到雨后的景象,“天外悠然片云起,倏忽走腾八埏里。猛风惊电白昼昏,霹雳一声蛟蜃起”描述了暴风骤雨来临的壮观场面。而“马上谁把天瓢倾,须臾陆地波涛生”则是对这场雨水倾盆大pour的形象描绘。

最后,“禾黍芃芃复故秀,群黎载道生欢声。秋来尚见时丰阜,会须售粲三钱斗”表达了雨后农作物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的心情。而“官家燮理当有人,太史还看书大有”则是对政府管理及天文学者观察天象的赞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情感表达,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农耕情怀,也反映出古人对于自然环境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喜雪用禁物体二首(其二)

一帐谁将罩太虚,但怜雁字不堪书。

江山尽在光华里,宇宙真成浑沌初。

险地岂容呈坎壈,荒林无复露空疏。

休将入蔡功名诧,思播新闻却众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谢世诗

伶仃七十翁,间关四千里。

纵非烟瘴窟,自无逃生理。

去年三伏中,叶舟溯梅水。

燥风扇烈日,热喘乘毒气。

盘回七十滩,颠顿常惊悸。

肌体若分裂,肝肠如捣碎。

支持达循州,荒凉一墟市。

托迹贡士闱,古屋已颓圮。

地湿暗流泉,风雨上不庇。

蛇鼠相交罗,蝼蝈声怪异。

短垣逼闾阎,檐楹接尺咫。

凡民多死丧,哭声常四起。

妻或哭其夫,父或哭其子。

尔哭我伤怀,伤怀那可止。

悲愁复悲愁,憔悴更憔悴。

阴阳寇乘之,不觉入腠理。

双足先蹒跚,两股更重膇。

拥肿大如椽,何止患蹠盭。

淫邪复入腹,喘促妨卧寐。

脾神与食仇,入口即呕哕。

膏肓势日危,和扁何为计。

人生固有终,盖棺亦旋已。

长儿在道涂,不及见吾毙。

老妻对我啼,数仆环雪涕。

绵蕞敛形骸,安能备丧礼。

孤柩倚中堂,几筵聊复尔。

骨肉远不知,邻里各相慰。

相慰亦何言,眼眼自相视。

龙川水泱泱,敖山云委委。

云飞何处归,水流何处止。

悠悠旅中魂,云水两迢递。

朝廷有至仁,归骨或可觊。

魂兮早还家,毋作异乡鬼。

形式: 古风

谢惠计院分饷新茶

乾坤正气清且劲,长挟春风作襟韵。

不惟散满诗人脾,还入灵根茁苕颖。

顾山仙人昙滞家,带春蒐摘黄金芽。

捣碎云英琢苍璧,旋泻玉瓷浮白花。

半瓯和露沾喉吻,甘润绕肌香贯顶。

孔光贤处不脂韦,长孺直时无苦梗。

平生腐儒汤饼肠,不堪八饼分头纲。

多君乡味裹将送,谓我诗情应得尝。

分无蛾眉捧玉碗,亦乏撑肠五千卷。

活火新泉点啜来,俨若少阳人觌面。

饮散登台嗅老香,却忆家山菊径荒。

明朝便作玉川子,两腋乘风归故乡。

形式: 古风

谢世颂三首(其二)

大带深衣,缁冠素履。籍以纸衾,覆以布被。

一物不将,敛形而已。其人伊何,履斋居士。

形式: 四言诗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