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景德寺塔

耽耽梵释宫,凭高创灵址。

中有窣堵波,排突青冥里。

梯磴眩回转,蟠屈龙蛇尾。

飞步出紫氛,眼界净如洗。

望极天南端,沓若孤烟起。

何当结蜃楼,亭亭聊对峙。

云生空山顶,飞过朱阑底。

凭栏瞰重城,楼堞杂云水。

市人何憧憧,闹若穿垤蚁。

壮观自何年,五季运初圮。

干戈暗淮海,裒敛到骨髓。

谁知黑云都,金帛浩填委。

聊复推其馀,办此咄嗟尔。

因知破悭法,骁悍亦风靡。

百年能几时,两曜无停晷。

吊古悲陵谷,山荒树如荠。

双江虽依旧,去浪何曾止。

从来旷达士,遐想尘外轨。

安得凌风翰,一举九万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登临景德寺塔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深沉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

首先,诗人以“耽耽梵释宫,凭高创灵址”开篇,点明了地点和背景,暗示了寺庙的庄严与神圣。接着,“中有窣堵波,排突青冥里”描绘了窣堵波(佛塔)高耸入云的情景,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势。

“梯磴眩回转,蟠屈龙蛇尾”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攀登过程中的曲折与艰难,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与挑战。接下来,“飞步出紫氛,眼界净如洗”则表达了登上高处后视野开阔、心灵净化的感受。

“望极天南端,沓若孤烟起”描绘了远方的景象,仿佛天地间只有孤独的烟雾,营造了一种辽阔而寂寞的氛围。诗人接着想象如果能建造一座蜃楼,与之相对峙,既是对自然奇观的向往,也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云生空山顶,飞过朱阑底”展示了云雾缭绕的山巅与下方的朱红色栏杆形成鲜明对比,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最后,“凭栏瞰重城,楼堞杂云水”描绘了俯瞰城市景象,高楼与水流交织在一起的画面,体现了宏观视角下的都市生活。

“市人何憧憧,闹若穿垤蚁”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城市中人群的繁忙与喧嚣,与上文的宁静形成了对比。接下来,“壮观自何年,五季运初圮”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去辉煌景象的追忆。

“干戈暗淮海,裒敛到骨髓”描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苦难,强调了和平的珍贵。接着,“谁知黑云都,金帛浩填委”表达了对财富分配不均的忧虑,以及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聊复推其馀,办此咄嗟尔”表明了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努力,以及对改善现状的期待。“因知破悭法,骁悍亦风靡”则表达了通过打破自私与贪婪,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行动。

“百年能几时,两曜无停晷”提醒人们时间的宝贵与短暂,鼓励珍惜当下。“吊古悲陵谷,山荒树如荠”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哀叹,以及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感慨。

“双江虽依旧,去浪何曾止”描绘了江水的永恒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循环。“从来旷达士,遐想尘外轨”表达了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以及对超越世俗束缚的追求。

“安得凌风翰,一举九万里”则是诗人对自由飞翔、超越现实的渴望,寄寓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结合对历史、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238)

刘才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陈久道秋雨书事二首(其一)

寻常秋色高,风力未遽恶。

应缘杀气盛,惨淡连沙漠。

林枯日向疏,溪断水初落。

闲云亦何心,酿雨添寂寞。

赖有金兰契,新诗慰萧索。

盛意难虚辱,终愧笔锋弱。

元知鸾鹤音,异彼藩篱雀。

欲泛东篱英,聊庆西畴穫。

区区恋阙心,对酒翻不乐。

天祸有时悔,妖氛会清廓。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次韵陈久道秋雨书事二首(其二)

萧萧凉气增,发兴殊不恶。

长烟拂秋晕,小雨滑溪涸。

夜长虫语乏,池冷莲衣落。

崇兰媚深静,晚菊甘寂寞。

寒姿晓更鲜,芳气初不索。

譬彼幽闲女,静饰保纤弱。

又如耿介士,逸志卑燕雀。

无心竞纷华,何处生陨穫。

知君深悟此,高歌写真乐。

悠然脱尘鞅,寸田本恢廓。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子夜四时歌(其一)

柳烟晨气酽,花露春容湿。

翠幕捲宫罗,翩翩双燕入。

无心补粟眉,闲对妆台立。

谁调紫鸾笙,晴响散空碧。

形式: 古风

子夜四时歌(其二)

湘簟涌双纹,冰山象群玉。

神飙送荷香,冉冉度圆绿。

雪腕荡兰舟,齐唱横塘曲。

暗忆采莲侣,横翠长眉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