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歌(其五)

轩辕黄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

周流三十六洞天,洞中日月星辰联。

骑龙驾景游八极,轩辕弓剑无人识,东海青童寄消息。

形式: 古风

翻译

黄帝初成仙道,离开鼎湖已过三千年。
他在三十六个仙境漫游,洞中的日月星辰相连如画。
他驾驭龙凤游览天地八方,轩辕的弓箭无人能识,东海的青童传递消息。

注释

轩辕:古代传说中的黄帝。
仙:成仙,指修炼得道。
鼎湖:神话中的地方,与仙道有关。
周流:遍游,到处走动。
洞天:道教指神仙居住的仙境。
日月星辰:自然界的天体,象征永恒和神秘。
八极:古代对天地四方的总称。
轩辕弓剑:象征黄帝的神器。
无人识:无人知晓或理解。
东海青童:神话中的人物,可能代表使者或者消息的来源。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仙人轩辕黄帝得道成仙后,游历天界的奇妙景象。开篇“初得仙”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主旨,而“鼎湖一去三千年”则通过时间的跨度,强调了仙境与凡尘世俗时空观念的巨大差异。

接下来的“周流三十六洞天”和“洞中日月星辰联”,细腻地描绘了仙人游历各个洞天,洞中不仅有自然界的景物,还有日月星辰,这些元素通常被认为是神秘而超凡脱俗的存在。这些描述充分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仙境的想象和向往。

“骑龙驾景游八极”则进一步描绘了仙人的自由与威严,通过乘坐龙、驾驭风景进行旅行,达到了宇宙的边缘——八极。这个意象强调了仙人权力无边且行踪不定。

“轩辕弓剑无人识”则透露出一丝神秘与孤独,即使是传说中的圣君轩辕黄帝的武器也不为世人所知,反映出仙境的超然物外和难以为凡人才理解。

最后,“东海青童寄消息”,通过仙童这个角色传递了仙界对凡间的关怀。东海在古代神话中常与仙境相连,这里提及东海,可能是为了进一步强调信息来源的神秘性和权威性。

整首诗语言华丽,想象力丰富,是一篇描写仙境生活和仙人形象的典型作品。通过对仙人的描述,诗人传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生命状态的向往。

收录诗词(242)

顾况(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悲翁,汉族,(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 字:逋翁
  • 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
  • 籍贯:唐朝海盐

相关古诗词

欹松漪

湛湛碧涟漪,老松欹侧卧。

悠扬绿萝影,下拂波纹破。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朝上清歌

洁眼朝上清,绿景开紫霞。

皇皇紫微君,左右皆灵娥。曼声流睇,和清歌些。

至阳无谖,其乐多些。旌盖飒沓,箫鼓和些。

金凤玉麟,郁骈罗些。反风名香,香气遐些。

琼田瑶草,寿无涯些。君着玉衣,升玉车些。

欲降琼宫,玉女家些。其桃千年,始着花些。

萧寥天清而灭云,目琼琼兮情感。

佩随香兮夜闻,肃肃兮愔愔。

启天和兮洞灵心,和为丹兮云为马。

君乘之觞于瑶池之上兮,三光罗列而在下。

形式: 古风

杂曲歌辞.游子吟

故枥思疲马,故窠思迷禽。

浮云蔽我乡,踯躅游子吟。

游子悲久滞,浮云郁东岑。

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

艰哉远游子,所以悲滞淫。

一为浮云词,愤塞谁能禁。

驰归百年内,唯愿展所钦。

胡为不归欤,坐使年病侵。

未老霜绕鬓,非狂火烧心。

太行何难哉,北斗不可斟。

夜静星河出,耿耿辰与参。

佳人夐青天,尺素重于金。

泬寥群动异,眇默诸境森。

苔衣上闲阶,蟋蟀催寒砧。

立身计几误,道险无容针。

三年不还家,万里遗锦衾。

梦魂无重阻,离忧罔古今。

胡为不归欤,辜负匣中琴。

腰下是何物,牵缠旷登寻。

朝与名山期,夕宿楚水阴。

楚水殊演漾,名山窅岖嵚。

客从洞庭来,婉娈潇湘深。

橘柚在南国,鸿雁遗秋音。

下有碧草洲,上有青橘林。

引烛窥洞穴,凌波睥天琛。

蒲荷影参差,凫鹤雏淋涔。

浩歌惜芳杜,散发轻华簪。

胡为不归欤,泪下沾衣襟。

鸢飞戾霄汉,蝼蚁制鳣鱏。

赫赫大圣朝,日月光照临。

圣主虽启迪,奇人分湮沈。

层城登云韶,王府锵球琳。

鹿鸣志丰草,况复虞人箴。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侵]韵

焙茶坞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