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羁寓穷秋几许清,晚芳犹尔亦何荣。
东篱旧岂论馀子,三径今应愧老成。
气味耐堪供饮兴,登临那得厕群英。
节华要是丈人行,俗眼谁知省屈平。
这首宋代诗人廖行之的《和晚菊三首(其一)》描绘了秋天里菊花虽处困境却依然清雅绽放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晚菊的赞赏和自我比照。首句“羁寓穷秋几许清”表达了诗人寓居异乡,身处深秋的孤寂与清冷,然而晚菊的坚韧和清高给他带来了慰藉。次句“晚芳犹尔亦何荣”进一步赞美菊花即使在秋季凋零之际,仍能保持其芬芳,显示出一种不求荣华的高尚品质。
“东篱旧岂论馀子”借用陶渊明的典故,表示晚菊的品格如同陶渊明所爱的菊花,不与世俗争艳,超凡脱俗。“三径今应愧老成”则以自己老成的身份自谦,感叹菊花的青春活力,暗示自己虽年长但仍需向菊花学习其坚韧精神。
“气味耐堪供饮兴”写菊花的香气适宜用来增添饮酒的乐趣,体现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欣赏。“登临那得厕群英”表达诗人认为菊花在众多名花中也足以自立,不逊色于任何杰出之士。
最后两句“节华要是丈人行,俗眼谁知省屈平”将菊花比喻为高洁的君子,暗示其品性如同屈原般被世俗忽视,表达了诗人对晚菊的敬仰和对其遭遇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理解能力的质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晚菊的形象,寄寓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不详
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忠孝蝉联萃一门,雁行相望款天阍。
青云有弟先行志,蓝绶今兄亦拜恩。
肘印一时饶季子,风雩千载见诸孙。
二难金玉交辉映,出处相高德义尊。
得丧区区指屈伸,褰裳归去楚江滨。
莼鲈到底秋风美,牛斗依然夜气新。
满壑烟霜供啸傲,传家诗礼照清贫。
不须变姓吴门隐,自有相从化鹤人。
簿书丛里厌纷埃,夙驾輶轩此地来。
好是板舆将母乐,不妨樽酒为花开。
难拚胜赏哦诗适,生怕严城打鼓催。
明日江头还眺望,松风阁上几徘徊。
咄咄柴桑久卜邻,轩轩少室竟何人。
一丘奇兴心犹远,千古论交迹未陈。
奋锸自随天地阔,园林好在岁时新。
东风相逐经行处,花草禽鱼不计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