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百字令·晚秋湖上》描绘了一幅晚秋时节湖上的凄美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回忆的韵味。
开篇“当初湖上”,诗人回忆起往昔在湖畔的美好时光,春风和煦,载酒行吟,兰楫轻摇,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一棹水云空阔里,随意狂歌散发”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自由自在、豪情满怀的状态,仿佛置身于广阔无垠的天地间,随心所欲地放声歌唱,散发飘扬。
“就柳停舟,寻梅选梦,衣浣孤山雪”三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他或倚柳而坐,或寻梅而眠,衣物上沾染着孤山之雪的痕迹,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十年而后,剩游多半消歇”,昔日的欢愉与热闹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零星的回忆与渐行渐远的足迹。
“如今重到湖干,荒寒台榭,杨柳风吹折”几句,将画面转向了眼前的现实。湖边的台榭荒凉破败,杨柳被风吹得枝条折断,一片萧瑟之景,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时光的无情与世事的变迁。
“吹笛双鬟人去矣,闲了半湖烟月”则通过“吹笛双鬟”的消失,表达了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湖面上的烟月,原本是如此迷人,如今却因无人欣赏而显得有些寂寥。
最后,“冷露凄猿,荒云葬鹤,风走虚廊叶”几句,以冷露、凄猿、荒云、葬鹤、风中的落叶等意象,渲染出一种悲凉与哀伤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诗人内心情感的理解。而“伤心谁问,寒蛩除是能说”则以寒蛩(蟋蟀)的鸣叫作为回应,似乎在为诗人的心事寻找共鸣,表达了一种无人理解的孤独与悲哀。
整首词通过对晚秋湖上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情回忆,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刻体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