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海珠寺

野寺钟声接五羊,扁舟晚泊近僧堂。

天空海阔孤鸿夜,烟暝猿啼几树霜。

渔火乍明山月坠,征旗低拂海云长。

飘蓬岁晚犹为客,何事天涯望故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夜泊海珠寺》描绘了一幅夜晚在海珠寺旁停泊船只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联“野寺钟声接五羊,扁舟晚泊近僧堂。”以“野寺钟声”与“五羊”(广州的别称)相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扁舟晚泊于僧堂附近,既表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亲近,也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寻求心灵寄托的愿望。

颔联“天空海阔孤鸿夜,烟暝猿啼几树霜。”运用对比手法,将广阔的天空与浩瀚的大海与孤独的鸿雁、昏暗的烟雾、凄厉的猿啼以及霜树相结合,构成一幅静谧而略带悲凉的画面,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时的孤独感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沉感慨。

颈联“渔火乍明山月坠,征旗低拂海云长。”描绘了渔火初现、山月即将隐没的景象,与上联形成时间上的呼应,同时通过“征旗低拂海云长”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海上的壮丽景色,也暗含了诗人对远方、对旅途的思考与期待。

尾联“飘蓬岁晚犹为客,何事天涯望故乡。”以“飘蓬”自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即使年岁已晚仍漂泊在外,内心深处却始终怀揣着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这一句直抒胸臆,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整体而言,《夜泊海珠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哲学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人生境遇以及乡愁主题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8)

欧大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晚由南濠出海珠

山城萧瑟已深秋,旅客乘潮恣胜游。

千里青山霞外断,半轮明月海中浮。

蒹葭白雁迷寒渚,古木苍烟隐郡楼。

莫向溪头问渔父,百年天地一虚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冲虚观

十载名山结梦魂,璿房云锁旧苔痕。

猿啼处处千山暝,瀑挂泠泠百丈翻。

野鹿衔花时自献,春禽绕树夕犹喧。

清尊岂倦登临兴,已结松萝向给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白鹤观

白鹤岩前紫翠重,短筇飞步蹑仙踪。

垂萝影落千寻壁,过雨风号万壑松。

玉液已消丹灶冷,金书犹记白云封。

淩霞一去空留舄,古木荒台自暮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题近水园图

浣花只在水云村,近水园亭不闭门。

何处客来堪策马,一行桃柳入仙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