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继盛所作,《雪晴》一诗,通过诗人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首联“疏狂忘却一身忧,思入苍生始解愁”,开篇即以“疏狂”二字点出诗人不拘小节、放旷不羁的性格特征,同时流露出对世俗忧虑的超脱态度。然而,当思绪深入到普罗大众的苦难之中时,诗人内心的愁绪才真正得以释放,展现出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颔联“万事无成怜我拙,百年有恨倩谁收”,诗人自省其在世事上的无能为力,感叹自己才能的不足,表达了对人生无法达到理想状态的遗憾与无奈。同时,对未来的担忧和对过去的遗憾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情感纠葛。
颈联“每思北阙开宣室,羞对西风泣楚囚”,这里“北阙”象征朝廷,“宣室”则是古代帝王接见大臣的场所。诗人想象自己在朝廷中为国效力的情景,但又因羞愧于面对西风而哭泣,仿佛在暗示自己虽有抱负,却难以施展,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尾联“且喜阴云薄欲散,依稀遥见凤凰楼”,在经历了深沉的思考与情感的波动后,诗人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阴云薄欲散”,象征着困境即将过去;“凤凰楼”则寓意着理想与希望的所在。这一句既是对未来充满期待,也暗含了对自身能力与命运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雪晴》诗通过诗人对个人命运、社会现实以及理想追求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其复杂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诗中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有对国家民族的深情厚意,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