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张之翰的《唐多令》描绘了一种宁静而淡泊的生活情境。开篇“静有读书缘”表达了诗人对阅读的喜爱和内心的平静,暗示了他享受在静谧中沉浸于书卷的时光。接下来,“贫无使鬼钱”则揭示了诗人生活的简朴,不为金钱所累,更显其高洁。
“尽虚斋、尽日萧然”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寂,斋室空旷,一整天都显得孤独而宁静。诗人以“鲸海波涛三万丈”比喻世事的纷扰,然而这些并未触及他心中的那片净土,因为“元不到、此山前”,表明他超脱于世俗之外。
下片转而写梦境,诗人梦见自己如蝶翩翩,轻盈自在,暗示了他对自由精神的追求。香炉中的篆烟袅袅升起,增添了诗意的氛围。面对这样的境遇,诗人并无丝毫抱怨,“更何心、敢怨青天”,表现出他的豁达和乐观。
最后,诗人以“若论闲居多少兴,风与月、浩无边”收束全词,强调即使在闲居生活中,自然的风月之美也能带来无穷的快乐,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尚,以及超脱世俗的闲适心境。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元代文人墨客的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风貌。